大清咸丰元年(1851)九月的一天,顺天府宛平县(县衙在北京城鼓楼附近)做小买卖的商贩王库儿在金鱼胡同口叫卖馒头,偶然捡到一块皇宫专用的腰牌。
宫中腰牌用于差役、侍卫、太监、宫女等出入城门办事,类似于后来的通行证。
无知者无畏,王库儿像得了宝贝一样,就把它佩戴在腰间,从此大大方方到皇城兜售他的馒头饽饽。
王库儿出入皇城小半年,非但无人察觉,反而和宫中很多差役、太监、宫女混得很熟,生意做得很红火。
太监、宫女出手大方,不用找零钱,王库儿的馒头价格竟达到城外的十倍,赚得钵满盆满。
大清咸丰元年(1851)九月的一天,顺天府宛平县(县衙在北京城鼓楼附近)做小买卖的商贩王库儿在金鱼胡同口叫卖馒头,偶然捡到一块皇宫专用的腰牌。
宫中腰牌用于差役、侍卫、太监、宫女等出入城门办事,类似于后来的通行证。
无知者无畏,王库儿像得了宝贝一样,就把它佩戴在腰间,从此大大方方到皇城兜售他的馒头饽饽。
王库儿出入皇城小半年,非但无人察觉,反而和宫中很多差役、太监、宫女混得很熟,生意做得很红火。
太监、宫女出手大方,不用找零钱,王库儿的馒头价格竟达到城外的十倍,赚得钵满盆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