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文明的命运之战:动荡的秦汉帝国生命线(5)

2021-09-29 10:20  360kuai

而又正是阴山这座屏障,阻挡了冷空气的南下,这样就让阴山以南的区域较少的受到冬季冷空气的侵袭,而阴山以南的年降水量也基本维持在400毫米左右,适宜的温度与合适的降水量可以同时满足游牧与农耕两种文明的需要。

对于游牧民族来说,温度适宜的草场是躲避冻灾与寒灾的良好去处,而对于农耕民族来说,由于河南地正好处于今天内蒙古通往秦汉都城的长安-咸阳一线的中心带,所以河南地就成为防止游牧民族南下的侵袭的枢纽地带。

公元前221年秦统一六国后,派大将蒙恬北击匈奴,夺得了河南地,设九原郡。这时的匈奴已经先后征服了北部的林胡、东胡等部,已然成为北方游牧民族中最为强大的一支。

秦始皇为了防止这个北方劲敌的回攻,不得不派人在河南地修筑长城以防御匈奴的来犯,后来秦又把过去赵国与燕国的长城进行修补,并最终形成了《史记》中所记的:"西至临洮(今甘肃岷县)、东至辽东"的秦长城。

在秦北逐匈奴不久,陈胜吴广与刘邦项羽就发动了推翻秦政权的起义,这次起义不但让秦帝国迅速崩溃,同时守卫河南地长城的蒙恬也因王权之争,被逼服药自杀。匈奴趁秦内乱之机,又再次收复了河南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