战国中晚期时,处于农牧分界线南部的各个诸侯国时常会受到北方少数民族的侵扰,为了减少北方游牧民族南下,各个诸侯国则采用主动出击的策略。
从战国赵武灵王胡服射骑后北攻林胡与娄烦,到燕昭王时派大将秦开北击东胡,这一系列的征伐战争遏制了游牧民族南下的步伐,同时为了达到对北方游牧民族持久性的军事压制,北方的诸侯国便开始大规模的修筑长城。
其实在秦统一六国之前,战国七雄都有修筑过长城的记录,但就防御的对象而言,长城大体可分为两类,一类长城如齐、楚、魏与韩等国所修筑长城,防御对象多为与自己敌对的其他诸侯国,这一类长城本节不做讨论;而处于北方农牧分界线边缘的如燕、秦与赵国的长城主要是为了防御北方少数民族的。
在古代,对于农耕政权与游牧政权而言,谁占领了土地越多,就意味着谁能掌握更多的战略资源,所以那些惊心动魄的争夺与反争夺战争就在北方农耕与草原之间不断上演着,而河南地与河西走廊就是这一时期军事变化最好的缩影。
河南地与河西走廊是农耕区向游牧区的过渡带,这两地气候温和、水资源充沛,即可以游牧,也可以进行农耕,所以这里也就成为了中国古代北方游牧民族与农耕民族反复争夺的宝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