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历史记载,攻入绵竹后,是当时蜀国大臣谯周力排众议,劝刘禅投降。"千里山河轻孺子,两朝冠剑恨谯周",唐朝人李贺对这个谯老头恨得牙痒痒,觉得就是这种只懂得酸文假醋的软骨头坑了蜀国。
但说实话,人家谯老头心底跟明镜似的,之所以选择投降,无非是因为投降对他才最有利。
当时的蜀国,其实内部极不稳定,从刘备入蜀开始积攒下来的矛盾已经逐渐表面化,而且三国之中蜀国国力最弱,一些当地势力更是不认可朝廷的屡次北伐。
可以说,除了少数的主战派外,人老师疲才是蜀国最真实的处境。因此,谯周也好,其他主和派也罢,他们选择投降无非是觉得换一个皇帝并不会影响自己本身的利益罢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