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则消息引起我的注意:日本在10月3日就宣布进入了全国流感季节,这比往常提前了整整五周,是有记录以来第二早的,这绝非寻常。
根据日本国立健康危机管理研究机构的数据,截至10月10日,日本已报告6013例流感病毒感染病例,全国620所幼儿园、中小学全部或部分停课。更值得注意的是,疫情很可能从日本扩散到周边国家,这让我们不得不提前做好防范准备。
辨别流感与普通感冒
流感与普通感冒虽然都是呼吸道疾病,但无论是病原体、症状、严重程度还是潜在风险,都完全不同。
流感是由流感病毒感染引起,传染性极强,容易在冬春季形成明显的流行高峰,患者往往没有任何前兆,突发39℃以上的高热,持续3-5天很常见,并伴随着剧烈的头痛、全身肌肉酸痛、关节痛和极度的乏力、倦怠,咳嗽、咽痛等呼吸道症状,在初期可能反而不明显。
普通感冒则多由鼻病毒、冠状病毒等感染引起,一年四季都可能散发,没有明显的季节性,传染性也相对较弱,主要症状表现为打喷嚏、流鼻涕、鼻塞、喉咙痛,发热较少见,即便有也多是低热,全身症状很轻微,通常不影响体力,大多数人依然可以坚持日常活动。
抗流感病毒药物:选对药、用对时是关键
目前常用的抗流感病毒药物主要有两类:一是传统的奥司他韦,二是较新的玛巴洛沙韦。它们不能杀死病毒,但能有效抑制病毒复制。
奥司他韦是一种神经氨酸酶抑制剂类药物,其作用机制是通过抑制流感病毒表面的神经氨酸酶活性,阻止新生成的病毒颗粒从感染细胞中释放,从而阻断病毒在呼吸道中的扩散传播。
该药物适用于1岁及以上儿童及成人患者的甲型和乙型流感治疗,但并非所有流感病例都必须使用,临床建议在出现流感症状48小时内,对重症风险较高或症状明显的患者早期使用。
标准治疗方案为每日两次,每次75毫克,连续服用五天完成全程治疗,即使服药一至两天后症状明显缓解,也必须坚持完成五日疗程,过早停药可能导致病毒复制反弹,增加病情复发风险,长期而言还可能促进病毒耐药性的产生。
在安全性方面,奥司他韦总体耐受性良好,但临床观察发现约10-15%的患者可能出现轻度至中度的胃肠道不良反应,主要表现为恶心、呕吐和腹痛,这些症状通常在用药初期出现且多为暂时性,为减轻胃肠道刺激,建议随餐或餐后服用。
玛巴洛沙韦是一类新型抗流感病毒药物,其作用机制与奥司他韦不同,它通过选择性抑制流感病毒的cap-依赖型核酸内切酶,直接阻断病毒mRNA的转录起始阶段,从而从源头上抑制病毒复制。
该药物适用于5岁及以上患者,孕妇、哺乳期妇女及免疫缺陷人群慎用,整个疗程仅需服用一次,在用药后24小时内即可显著降低病毒载量,能快速缓解发热、肌肉疼痛和乏力等全身症状,缩短病毒排毒时间,将流感患者的传染期从平均5-7天缩短至1-2天。
在安全性方面,玛巴洛沙韦总体耐受性良好,常见不良反应为轻度腹泻,发生率约3-5%,偶有报道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该药物需注意避免与含钙、铁、镁、铝的制剂同时服用,建议在医师全面评估患者情况后指导使用。
无论是选择奥司他韦还是玛巴洛沙韦,用药时机远比选择药物本身更重要。抗病毒药物有一个 "黄金48小时窗口期" ,即从症状出现(尤其是发烧)开始的48小时内用药,效果最好。
这是因为在感染初期,病毒在体内疯狂复制,数量呈指数级增长。尽早用药,就能在病毒形成规模前予以强力压制,不仅能最快缓解症状、缩短病程,更重要的是能显著降低引发肺炎、心肌炎等重症并发症的风险,一旦超过48小时,病毒已经对身体造成较大损害,此时用药,效果就会大打折扣。
写在最后
面对日本流感的扩散威胁,提前了解药物知识,辨别流感症状,掌握黄金48小时治疗窗口,这些措施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流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