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现货黄金价格在周五一度逼近4380美元/盎司,创下历史新高,这场始于2024年的贵金属牛市已不仅是简单的价格波动--它既是全球资本对美国政府关门、中美局势升级、美联储降息预期的集体回应,更是黄金"避险资产"属性在货币信用动摇、地缘风险加剧时代的强势回归。从央行持续增持黄金以"去美元化",到投资者涌入黄金ETF推高持仓至三年峰值,再到印度、中国的文化性实物需求托底,多重力量共同将金价推过1980年通胀调整后的历史峰值。然而,高企的金铜比价、潜在的美元反弹与获利了结压力,也为这场牛市埋下了变量。本文将深入拆解黄金上涨的核心逻辑、央行购金的战略意图,以及潜藏的投资风险,解析这一"终极价值锚定物"如何重塑全球资产配置格局。
货币信用体系的深度重构
美元霸权根基正经历系统性动摇。美国联邦政府债务突破40万亿美元大关,利息支出占财政预算比例攀升至15%,债务货币化趋势难以逆转。特朗普政府"对等关税"政策导致全球贸易成本上升,9月美国CPI同比涨幅反弹至4.1%,实际利率持续为负(名义利率4.25%-通胀4.1%=0.15%)。这种货币贬值预期推动黄金作为"终极货币"的属性回归,其与美元的负相关性系数在2025年达到-0.82的历史极值。
更值得关注的是,全球央行正主导一场静悄悄的货币革命。中国央行连续11个月增持黄金,截至9月末储备达7406万盎司,俄罗斯、印度等新兴市场国家的黄金储备占比均突破20%。世界黄金协会数据显示,2025年二季度全球央行购金量达166吨,相当于每秒买入5克黄金。这种"去美元化"进程使得黄金重新成为全球储备资产的锚定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