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选官制度:两汉时期朝廷,是如何选拔官员的?(5)

2022-09-23 11:39  360kuai

茂材:也称茂才、秀才,即有特异才能品行和突出贡献的官吏,会受到朝廷赏拔。汉武帝曾下诏"其令察吏民有茂才异等",与孝廉同为察举制度的重要科目。不过茂才在西汉时期,并非是常科。这是因为孝廉是郡举,茂才是州郡,可见茂才的质量要高于孝廉。因此茂才在入仕以后,往往起点要比孝廉更高。

明经:即通晓经学的大儒。自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后,汉朝统治者尤其重视儒家经学。在民间,还流传着"遗子黄金满籯 不如一经"的谚语。可见两汉选拔官员,尤其重视经学。到了东汉末年,统治者们时常举行经学研读活动,以此进一步拔高经学取仕的地位。不少有名的大儒,如郑玄、马融、刘表等人,都是一时之显赫,地位崇高,得天下读书人礼遇。

(三)征召辟除制度

汉武帝元光五年 (前130年), 刘彻下诏"征吏民有明当时之务,习先圣之术者",由此征辟制度正式确立,及至东汉时期为盛。所谓征辟,是一种自上而下的选官方式。由皇帝亲自聘请与授职,称之为"征召";由高级官吏或地方大员聘请,则称之为"辟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