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选官制度的政治影响
汉朝鼎盛,在于汉武帝时的人才济济。这说明古代统治者在治理天下时,为发展封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已经意识到人才的重要性。汉朝之名远播各地,便依赖于中央政府已经研究出一套合理高效的选官制度。但出于历史局限性,汉代选官制度仍存在一定弊端。其根本原因便在于:选官大权掌握在极少数人手里,且受到他们主观意识影响。汉武帝时期,这种弊端便已经出现,不过自西汉到东汉前期,汉代选官制度依旧能维持其稳定性。
直到东汉中期以后,朋党势力逐渐成型,宦官集团与党人集团互相抱团,在选拔官员上自然会任人唯亲且注重家世财力。因为凭借辟除、察举制度,故吏与州郡长官之间、门生与举者之间,已经逐渐形成一种附庸关系。如汉末枭雄袁绍所在的袁氏一族,乃四世三公之家,其门生故吏遍布天下。因此诸侯混战时,袁绍与弟弟袁术都能凭借家族影响力率先崛起。
不难发现,及至东汉桓、灵二帝时期,不仅是卖官鬻爵之风盛行,就连察举辟除官员的权力,也多数集中在外戚、宦官、地方长官和世家大族手中。这样一来,朝中大权便逐渐由王室流向世族之手。汉室王庭衰微由此开始,而诸侯割据一方的局面已初步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