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代选官制度:两汉时期朝廷,是如何选拔官员的?(6)

2022-09-23 11:39  360kuai

征召:又称征聘、特征。汉高祖十一年(前196年),朝廷下达求贤诏,征召制度由此开端。汉代征召对象分两种,一类是大儒、名士、清流,这些拥有不俗影响力的社会名流;一类是去职官吏或低级官吏,他们才能突出且名声显拔。对于德高望重的长者,朝廷还用安车蒲轮迎接,以示特殊优待。《汉书·枚乘传》载:"武帝自为太子闻乘名,及即位,乘年老,乃以安车蒲轮征乘。"汉代最尊荣的仕途,便属皇帝征召。被征召者又称"征君",可自由选择是否应征。征君即便拒绝朝廷征召,也会身价倍增,受到各方大臣高度礼遇。

辟除:即高级官吏或地方长官任用属员的一种制度。汉代辟除制度,也分公府辟除与州郡辟除。两汉公府自太尉、大将军、御史大夫等高级官吏,皆可自辟掾属。高官试用之后,将人才再举荐到中央,或留任中枢为官,或外放州郡为吏。可见公府掾属官职位虽低,但易于显达。另一种州郡辟除,则是由地方长官为察举人,他们对州郡小官吏进行试用。其中成绩优异者,或进入地方长官幕府,或受长官推荐,得以进入中央机构。

(四)太学之风盛行

为了选拔人才,汉朝统治者除推行察举征辟制以外,还率先建立起官员的"培训基地",即太学。汉武帝元朔五年(前124年),刘彻采纳董仲舒建议,在长安设立太学,置《诗》、《书》、《易》、《礼》、《春秋》五经博士。经过历代统治者不断扩建,太学规模不断扩大。汉成帝年间,太学子弟达三千多人。东汉顺帝时期,太学有学院三万余人。由此,太学便成为汉代培养官员的基础"摇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