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传,在茅台镇还未被赋予“使命”之前,曾在一年的除夕夜天降大雪,住在镇上的李姓青年,因善意收容了一位过路老妇人,并在除夕夜的梦中得到仙女的指点。醒来后,青年发现家中整齐温暖,似无人来过一般,而门外也像换了个世界,风雪消逝,留下一条酒香四溢的蜿蜒小溪。
此后,当地人就用仙女赐予的河水酿酒,而这段神话也被视为是茅台“飞仙”图案商标的由来。
而除了“香从古来”的神话传说外,现实中的茅台也满是精彩。最知名的,当属茅台瓶身上关于巴拿马万国博览会上“一碎惊万国”的故事。
据传,1915年,远赴美国旧金山的茅台酒作为中国的展品之一被放置在农林馆内,一直无人问津。随着评奖即将结束,工作人员在搬运茅台酒的过程中不慎摔碎了一瓶,顿时酱香馥郁,进而博得关注并最终夺魁。
图片来源:网络
然而,据2015年《长江商报》报道,1954年,茅台酒瓶背标上写着“解放前曾在巴拿马赛会评为世界名酒第二位”;1984年,其背标文字又变成“一九一五年巴拿马万国博览会荣获奖章、奖状;直到2003年的新版背标上,才现了“金奖”的说法。
由此可见,茅台关于自己百年前得奖的准确性说法并未统一,而这也引发了五粮液、衡水老白干等知名酒企的集体声讨。
争议越来越大,名气也越来越大。尽管后来茅台时任厂长季克良在面对媒体采访时曾坦言:“有的说金奖,有的说是二等奖,具体的,因为我们是后来人,奖章奖状也没有了……”,无法自证获奖一事的真实性,但这并没有妨碍茅台在中国及世界白酒界的走红,反而成为了茅台营销的一大“利器”。
尝到甜头后,茅台仿佛找到了“用故事走向神坛”的捷径。
2002年,季克良曾公开抛出“茅台可以保肝、护肝”的功效,并在接受媒体采访时大方表示,“啤酒说自己是液体面包、红酒说自己是液体蛋糕、威士忌说自己是生命之水,能够喝出健康。我们的茅台同样是能喝出健康的,它是有机食品,适量饮用有益健康”,再次引发争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