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则天一生为什么钟爱建大佛(3)

2023-12-13 06:22     360kuai

大佛信仰有利于慰藉百姓心灵,稳定社会秩序。魏晋南北朝至唐及唐朝中后期,四五百年的分裂动荡时期,百姓生活流离失所。信众诵读佛经、拜谒大佛,以不同的方式表达自身的虔诚信仰,以求得神灵庇佑及精神解脱。大佛信仰使得民众精神上得以减脱并减少引发社会动乱的危机。郭绍林的《唐代士大夫与佛教》载,"民间的崇佛其虔诚程度也是令人难以想象的。"大佛信仰的发展,给了广大民众一个精神慰藉。

提高佛教文化的认识水平

谢山的《唐代佛教兴衰研究》载,"大佛宣示了佛教的存在,同时又给教徒一个朝拜的场所。大佛还影响了佛教的教派与教义的发展,佛教的八大宗派在唐代渐次确立并定型;八大宗派的形成又推动了全社会的佛学信仰"。修建大佛是佛教一种重要的传播方式,吸引大量信众前来朝拜,上至皇室官员,下至僧侣百姓。在他们的积极推崇下,大佛信仰得到了较快的发展,其作为佛教文化的重要形态,又进一步推动了佛教文化的发展。现存的一些大佛对于当代精神文明建设、宗教研究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分析大佛信仰在唐代盛行的原因既要考虑当时社会环境方面的因素,如统治者政策、信众的募捐,也要考虑历史文化延续方面的因素,这将有助于我们更好理解今天佛教文化形态不断得到发展的原因。认识古代大佛信仰的基本形态,有助于了解人类在发展中生活风貌。大佛信仰在古代印度及中国都有流传。这种信仰的重要内容在佛教经典中有所记载,在历史留存下来的壁画、佛教作品、寺庙造像等遗迹中都有展现,体现了当时人类精神生活风貌,为未来佛教文化发展提供了重要启示及借鉴。

耗费人力、物力,加重百姓负担

限于当时生产力低下的状况,修建大铁佛头、大佛像会损耗巨大的人力、物力,给百姓带来沉重的负担,引发一系列的社会问题。针对武则天时期大造佛像,狄仁杰上书说,"今之伽蓝,制过宫阙,穷奢极壮,画缋尽工,宝珠殚于缀饰,环材竭于轮奂。工不使鬼,止在役人,物不天来,终须地出,不损百姓,将何以求?生之有时,用之无度,编户所奉,常若不充,痛切肌肤,不辞箠楚。"这一记载描述了当时修建寺庙、巨大的佛像极尽奢侈,规模比宫廷还要宏伟。巨大工程耗费的财力终究取自于人民,给百姓生活带来了沉重的负担。《古今图书集成:释教部汇考》卷2曰:"按张廷珪传,武后税天下浮屠钱,营佛祠于白司马坂,作大像,廷珪谏以为,倾四海之财,殚万民之力,穷山之木为塔,极冶之金为象,然犹有为之法,不足高也,填塞穴,覆压虫蚁,且巨亿计工员穷窭,驱役为劳,饥渴所致,疾疹方作。又僧尼乞匃自赡,而州县督输,星火迫切,鬻卖以充,非浮屠所谓随喜者,今天下虗竭,苍生雕弊。"大臣张廷珪认为,倾尽全国之力投入到建设佛塔、大佛像导致百姓赋役沉重、疾病横行。各地州县官员为了完成朝廷下达的任务,买卖交易以充实朝廷所需,使得民不聊生。有些大臣已经意识到修建巨大的佛像和佛寺终会劳民伤财,引发社会动乱。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