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相术思想对各阶层人士的普遍影响,即便朱元璋的子孙,对其祖先那些与正像不合、不雅但是显出"雄奇"的异相,也不会感到不满,甚至还津津乐道。朱元璋的形象塑造,其基础是朱棣对开国历史的重新修订,随后的明朝皇帝则是根据不同时期的政治形势与需要"适当"修改其容貌。
明中期以后,国家有盛转衰,一列问题随之出现,比如政治腐败,沿海危机等,国内矛盾重重,北虏南倭交相来袭。当明朝上下面临严峻的危机,而百姓又觉拯救无力时,朱元璋的"驱除鞑虏,恢复中华"的开创之功,以及在位期间强力整肃吏治,实现政治清明的"伟大功绩",就更令人称羡怀念了。朱元璋何以平民而得天下,成为士大夫和普通百姓久议不衰的话题。而对于这样一个问题,当时人只能用"天命"来解释。
如何察知天命?往往依靠包括相士在内的各类术士、方士等中介。明代方术之风甚盛,尤其是相术在朱棣靖难之役起到决定作用以后,相术与政治的结合更加紧密,愈为突出。比如成化十二年的"侯得权之变",只凭一副奇像,就想做皇帝。再比如正德年间,封在宁夏的安化王朱寘 ,也是听信术士说他相貌奇伟,才敢称兵造反。相术曾被朱棣借来为自己篡逆披上天命的外衣,但他想不到相术之理也会成为反抗皇朝统治的意识形态。事实证明,通过相貌特征来研判人之祸福旦夕,在群众中有着非常坚实的根基,是异常典型的群众心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