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某个节点盛极而衰,封建王朝更是如此(3)

2021-08-07 07:13     山川文社

对于无法中榜的士人来说,他们的出路十分有限。科举失意以后,不少文人(尤其是那些颇有才名者)都会远走河朔,在军阀手下当幕僚,走一条"曲线救国"之路。藩镇军阀,与这些落魄文人有同样的心境,那就是对现实不满。这两股对现实不满的力量相互结合,对原本的秩序产生了强大的冲击力。

汲取了唐代前车之鉴的宋朝,在重文轻武的同时,大量启用士人,让读书人的出路更多。即便是多年不中的倒霉蛋,亦能得到中央倾向性政策的支持,通过其它途径混到"铁饭碗",所以,宋朝从根本上杜绝了这种情况的发生。

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某个节点盛极而衰,封建王朝更是如此

第三个:亡于开边政策

不少朋友认为,唐朝皇帝(尤其是李隆基)穷兵黩武,开边过度。还有不少人拿出了开元时期的军费记录,用以证明开边过度耗空国库的说法。

为什么这种说法不见史学家提及?

这是因为唐代的军费开支再多,也不会拖垮国家经济。我们不妨拿出唐代前后的汉、宋两朝,通过对比就能发现唐朝的军费开支不算多。众所周知,自天宝到开元,唐朝经济始终处于富庶的上升期,因此李隆基执政时期中央的军费开支实属九牛一毛。

况且,唐朝采取了"以战养战"的策略,所以在许多对外战争中非但不会耗费大量军费,还会凭借占地的资源发一笔财。这套策略,对国内经济反而起到一定推进作用。

今日关注
更多
阅读下一篇

他15岁当皇帝,在位仅仅17天,离奇去世的时候,也才19岁

景龙四年,长安皇宫丧钟大作,唐中宗李显驾崩。这位天子,身份高贵,是唐高宗和武则天的儿子,却没有过几天安生日子。他的存在,完全是母亲的傀儡,而他也成为群臣逼迫武则天退位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