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何一个国家,都会在某个节点盛极而衰,封建王朝更是如此(5)

2021-08-07 07:13  山川文社

唐代中后期的士兵,不论是在服役期内留守地方的守军还是终生服兵役的中央军,基本都是通过募兵制招募而来的。由府兵制到募兵制,军队完成了向职业化的转变。然而,这一转变是不完善的,在转变的过程中埋下了军队地方化的种子,使藩镇势力崛起。

安史之乱为何爆发?

笔者认为离不开府兵制被破坏时诞生的节度使制度。

显而易见的是,唐朝军事实力最强的时期,正是府兵制盛行的时期。李世民推行府兵制,所以贞观时期的唐军战斗力世界第一;高宗沿用府兵制,所以高宗时期的唐朝疆域最广。中唐之后,有大臣看到了制度转换后的弊端,所以恢复府兵制的呼声水涨船高。

有不少历史爱好者认为,唐代"天下财富,国都不藏"的政策,间接导致唐代地方权力威胁到朝廷,进而引发藩镇割据。说实话,这项政策的出台的确带来了地方政权威胁到中央政权的隐患,但凡事均有利弊,该政策亦有利国利民的一面。

且看安史之乱期间,国都被叛军攻占后,大唐仍能借助地方资源发动反击,这便是最有力的证据。

当时,东南财阀尚在,大唐天子可借此东山再起。张巡据守睢阳整整三年,若地方府库中没有庞大的积蓄打底,单凭城内军民宁死不屈的意志和草根树皮,恐怕也难撑过这三度寒暑。

反观后世的靖康之乱,汴梁一旦被金人攻陷,北宋便在顷刻间土崩瓦解,连回环的余地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