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监们大多出身贫苦,去当太监纯属是无可奈何之举。而这些人在进宫当太监之前都要先"净身",年龄一般在十岁左右,这是当太监的必经之路。清光绪年间,北京就有专门干这种营生的,南长街会计司胡同的"毕五"和地安门内方砖胡同的"小刀刘",就是专干这一行当的。但"净身"之后也不一定都能到宫中当太监,那些进不了宫的会先在王府中当差。照片中是身穿蟒袍的太监。
载涛贝勒之子溥仕先生曾说过太监们说话除了声音尖还有一些还带地方口音。其中那些下层小太监一旦失掉服役能力之后,都要被逐出紫禁城。不少太监晚年以寺庙栖身。据调查,在北京城郊,共有明清时期的太监寺庙约20多座。照片中的这位太监就是被赶出宫无家可归的太监,这些人最后只能在寺庙里了此残生,也是很心酸的。
照片中是清朝最后一名太监孙耀庭,这是他在91岁时曾书写"国正天心顺,官清民自安"条幅,以表达自己的情怀。1916年,15岁的孙耀庭经过孙家辗转托人介绍,被送进了紫禁城当上了太监。进宫后的孙耀庭被分配到清朝载涛贝勒处当差,载涛给其起名为顺寿。之后又先后伺候九堂副督领侍任德祥、端康皇太妃、末代皇后郭布罗·婉容。1924年11月5日,孙耀庭随溥仪从紫禁城回到原摄政王府,载沣让孙耀庭回了老家,并于1996年逝世,终年94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