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苏伟铭:雷诺与中国生态圈的合作与扩张

2025-07-17 20:3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张家栋 编辑/高莘)

当地时间7月15日,雷诺集团任命首席财务官邓肯·明托(Duncan Minto)为临时首席执行官,以接替当日正式离职的卢卡·德·梅奥(Luca de Meo)。

尽管雷诺刚刚在去年交出一份史上最佳财报业绩,但《欧洲汽车新闻》在相关报道中表示,明托以及雷诺的新任管理团队不仅需要解决欧洲碳排放政策放宽后的雷诺电动化困境,同时还要决定未来其与日产的联盟关系,以及该公司当前在中国大力拓展供应商合作伙伴的定位。

雷诺集团与中金私募签署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协议雷诺集团官网

而就在一周前,雷诺集团旗下安培部门刚刚与中金私募签署的新能源汽车产业基金合伙协议,似乎正预示着雷诺与中国市场之间的未来。

雷诺中国董事长兼CEO苏伟铭 雷诺集团官网

对此,观察者网在签约当日,与雷诺中国董事长兼CEO苏伟铭进行了一场对话,来探究雷诺自2020年在华关停3家合资工厂至今,对于中国战略的调整历程。

独特的战略选择

与多数选择坚守中国市场的合资车企不同,雷诺关停工厂后在华转向的轻资产运营模式,正引起全球媒体的关注。

《金融时报》在近日报道中表示,雷诺的中国战略极具独特性。该报道称,雷诺对当今中国汽车产业引领地位的独特解读体现在,它选择吸收中国技术与中国速度的成功经验,并将中国的研发及供应链等优势,运用于自身在欧洲本土的竞争,而非亲自参与中国市场竞争。

雷诺集团上海总部 观察者网

"在制定战略的过程中,要有对技术的判断,对市场的判断,以及对地缘政治也要有一定的敏感度。"苏伟铭在回顾雷诺在华战略时表示。

他首先谈及雷诺集团对技术的判断,即在智能电动化的全球汽车产业发展趋势下,雷诺坚定选择跟上技术变化步伐。由于当前中国汽车产业在相关领域已经超越大多数西方企业,所以,雷诺正持续强化在中国的研发以及与中国企业的合作。

而对于当年雷诺为何放弃除易捷特之外的三家合资工厂(江铃雷诺、华晨雷诺、东风雷诺),苏伟铭则解释道,"因为它们并没有掌握核心技术,在一个高度竞争的市场,如果当年还要坚持下去,会面临卖一辆亏一辆的境地"。

在地缘政治影响方面,苏伟铭则认为,贸易紧张局势也将影响跨国企业的战略选择,以整车出口至欧洲市场的易捷特为例,他表示,从去年欧洲提升关税以来,"易捷特也是一块受关税影响很大的业务,要'靠天吃饭'。"

在苏伟铭看来,既要争取在技术和成本上保持市场优势,又要避免受地缘政治影响,便是雷诺如今在华轻资产运营的根本原因。

"在国内的轻资产方式,让我们的负担变得很小,没有其他企业那么沉重的担子。但雷诺集团是不可以离开中国发展的。中国是全世界1/3的市场,哪会有一个世界级的企业,今天会选择不在中国发展呢?"展望未来,苏伟铭并不认为轻资产模式是雷诺在华战略的终点。

但面对当下,他补充道,"雷诺(和其他欧洲车企)更需要的是中国的生态圈。所谓中国的生态圈就是中国的研发以及合作伙伴。"如今,雷诺正期望以2024年建立的中国研发中心ACDC为基,全力拓展中国生态圈建设。

效果优于企业重组

中国战略的变革对于雷诺整体经营的效果是显著的,2020年,当前任CEO卢卡·德·梅奥刚刚接手雷诺集团时,该公司正在经历严重的全球财务危机,当年该公司净利润同比暴跌超4倍至负80亿欧元(约667.5亿元人民币),总营收也下滑21.7%至435亿欧元(约3629.8亿元人民币)。

而在关停中国工厂后的第二年,雷诺2021年上半年财务便扭亏为盈,净利润转正为3.68亿欧元(约30.7亿元人民币),当期收入增长26.8%,达到234亿欧元(约1952.5亿元人民币)。

达契亚春天 达契亚官网

此外,借助中国电动化的领先优势,2021年,雷诺正式将易捷特旗下生产的电动化车型引入欧洲市场,并在同年实现对欧出口4.6万辆。2024年,在自研的雷诺Zoe和从中国进口的达契亚春天(Dacia Spring)的帮助下,雷诺还一度霸占了欧洲纯电动车型销量榜前三名中的两席。

通过中国完善的电动汽车产业链,易捷特赢得在成本与质量上的优势。雷诺与中方灵活的合作模式,增强了其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

尝到甜头的雷诺,也就此开始加大对中国汽车生态的研究与建设。雷诺的工业战略负责人弗兰克(Franck Naro)在去年表示,通过拆解中国电动汽车研究降低生产复杂性的方法,雷诺纯电小型车雷诺5在法国的生产时间仅需9小时/辆,足以媲美中国同行。在研发速度上,这款车也相较欧洲汽车制造商的平均研发时间大幅缩短至两年。

而达契亚春天在去年欧洲对华电动汽车关税提升前,则仅售2万欧元(约16.7万元人民币),该价格远低于欧洲电动汽车超过4万欧元(约33.4万元人民币)的平均售价。

雷诺TWINGO E-Tech 雷诺集团官网

苏伟铭表示,通过ACDC专注于欧洲市场电动汽车研发的推动,以及在华生态的持续建设,雷诺在研发速度与降本能力上,还将进一步向中国领先水平靠拢,从而不断提升雷诺在欧洲市场的竞争力。"通过ACDC,正在生产的Twingo E-Tech和Dacia下一代电动车,都立竿见影地有了成本上的降低,其幅度达到了40%,根据我的职业生涯经验,通过企业重组最多只能降低15%-20%的成本。"

将中国生态优势带向全球

在对华战略中,苏伟铭还提到与合作伙伴之间非常重要的一点,即实现与中国生态合作伙伴的共赢。

在当前的规划中,雷诺将率先在中国继续筛选优秀的供应商伙伴,并期望在未来,通过与中金建立的基金,战略性地结合中国技术,协同合作伙伴共同出海。

"通过这支基金,我们会去找供应商,并和供应商一起研发、成长,然后带着想要出海的供应商去国外。博世、大陆集团、麦格纳都是德国的,他们体量成长到这么大实际上都是BBA(奔驰、宝马、奥迪)带出来的。某个期间、某个区域,都会有伴随着统领者蓬勃发展起来的生态链。"苏伟铭认为,中国汽车产业的优势,不在于销量本身,更重要的是其身后的生态体系。

他还强调中国汽车生态出海的重要性,"中长期来讲,这种供应链生态不可以只是在中国运营。因为真正的全球化,其实是成本、物流等管理达到一个理想的状态。如果这个生态只有中国有,欧洲、北美没有,那么也没办法长期存在。"

雷诺与远景合作的法国动力电池工厂 GT Automotive

在过去的几年中,雷诺已经与吉利、远景等中国企业实现在海外市场合作的初步探索。2021年,远景动力与雷诺达成合作,并计划在法国建设的动力电池工厂,也成为远景布局欧洲市场的关键落子。今年6月,该工厂已经正式实现投产,规划年产能达到10GWh。

2022年,吉利与雷诺曾共同组建合资公司HORSE,该公司计划基于吉利集团的CMA模块化架构与混合动力技术,在韩国开发、生产和销售雷诺品牌的燃油车和智能混动汽车,并在韩国及海外市场销售。

在苏伟铭眼中,未来中国和东南亚将会形成一个巨大的市场;美洲市场则分为美国、加拿大所代表的"北美市场",以及墨西哥和其以南国家的南美市场,在南美市场中,又多受西班牙、意大利等欧洲文化的影响;在欧洲市场,由于汽车产业相对发达,不同国家之间则有着较大的差异;针对非洲市场,特别是北非市场,其用户习惯与法国文化又有着更强关联。

基于地缘与文化差异,苏伟铭也对中国企业出海提出自己的看法与建议,"以往中国企业是产品卖出去,但如今要把重工业带出国门,就需要在研发、供应链、物流、销售等方面去与他国协商,这并非一两年的事情,而是一两代人的事情,未来30年,中国汽车出海还有很多想象空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