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接下来几次聊天,许冬了解到,杨某从小和父亲关系不好,在他14岁那年,因为在网吧上网,被父亲拿扫把打伤了右腿。母亲知道后,很是心疼,对杨某格外关心照顾,独自带着杨某去医院医治。而杨某刚入狱时,也因为摔倒后伤到右腿,被批准休息。
由于之前受伤时得到了特殊照顾,于是这种意识在他脑中被不断强化,以至于当他再次面临压力大或者其他外因刺激时,会激发这种反应,让他自己相信自己受伤了,以此来获得照顾。
这是典型的转换性运动障碍的症状!
“干好监狱的心理矫治工作,主要有三个度,温度、精度、锐度,要建立信任、捕捉细节、精准施策。”多年来,许冬将自己的工作总结为三个度,而“温度”,永远是最重要的。
可是,是什么原因让他感到压力呢?想要解决犯人的心理问题,就要先了解问题的形成原因。
随着交流的增加,杨某开始慢慢相信许冬,终于在一次交谈中,痛苦地流下眼泪。
原来,三个月前,杨某的妈妈去世了,在得知这一消息后,杨某感到很痛苦,压抑的情绪无处释放,腿疼的症状也就出现了。
“很多出现心理问题的犯人都是在人际关系上出现了问题,亲情是很重要的一环。他们可能有过一些悲惨的经历,也可能是一个受过创伤的童年,这些都有可能是诱因。”提到杨某,许冬有些唏嘘。
“这其实不是他在撒谎,因为他相信自己真的受伤了。这是一种心理疾病。”
入狱后,他无法面对自己的妻子
在五角场监狱,有一条“新生之路”,连接封闭与自由、昨日和明天。这条路主色调是绿色,墙壁上画着绿色的竹子和树,而绿色的尽头,一张照片被放大到极限,上面是妻儿父母。
双脚走完这条路用不了1分钟,但在心里走完它却不知时日。不知道该如何面对家人,是很多罪犯面临的共同问题。
心理宣泄室内,常某蹲在地上,痛哭流涕。
入狱没多久,常某就开始做噩梦,大喊大叫着从梦中惊醒,呼吸急促,冷汗直流,不停地嚷嚷着有人要害他。
后来越发严重,常某在车间劳作时,会突然起身,发狂地冲向墙壁,用头去撞。
通过翻看卷宗和当面交谈,许冬慢慢了解到,常某在其妻子怀孕七个月的时候,因为一次醉酒,当街对一名女子进行骚扰,遭人殴打致头部受伤,并被判强制猥亵妇女罪入狱。因为对妻子的愧疚,他一直在逃避案发当晚的事实,并且经常会在脑海中突然闪回自己被人殴打的场景,每次发作,头痛欲裂,无法停止。
创伤后应激障碍——许冬立刻分析出原因:常某的核心问题首先是他无法面对自己犯的错误。对于现在的处境,常某一直在逃避。而产生这种逃避心理的更深层原因在于他不能面对自己的妻子。
“其实通过和他聊天、接触,可以看出他本性不坏,这个案件是具有偶发性的。”先后进行了10次治疗后,在许冬的开导下,常某终于能够正确对待错误,明白案发当晚的一切具有偶发性,是因为自己喝多了酒,是可控的。
常某也不再一直逃避,开始坦然面对自己的罪行。
可是对于妻子这一关,他还是无法跨越。入狱后,常某给妻子写过一封信,可是一直没有得到回信,而且妻子也从未到监狱看过自己。
针对常某不敢面对妻子的情况,许冬采用了“空椅子疗法”。
通过让常某一次次模拟“与妻子对话”,把所有的可能性都列出来,不管是原谅还是不原谅,都让常某不断演练,说出心里话。第七次治疗后,常某终于鼓起勇气再次给妻子写了封信。
没过多久,妻子带着出生不久的孩子前来会见常某。这次会面中,常某把所有心里愧疚的话全都说了出来,最终获得了妻子的谅解。
从2004年从事这份工作到现在,十多年来,许冬咨询的罪犯个案数已达600余例,危机干预50多人次,成功辨别转介精神异常罪犯18人,经他咨询干预至今,未发生一起罪犯自伤自残或暴力相关的事件。
“很多时候,我们挽救的不是一个人,而是一个家庭。人的工作是最难做的,因为人的思想经常在变,人的思想有表象,可能是虚伪的,尤其是那些未来失去希望,对社会充满憎恨的罪犯,我们洗涤灵魂,让他们向阳而生,就是我们大墙内匠人的使命。”许冬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