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过分谨慎,临机处置不坚决
马谡是怎样得知魏军到达的消息呢?当然不会像演义所说的那样从难民口中听说,必然是前出斥候战场侦察的结果。而张郃作为宿将,也没有不派哨探的道理,双方很可能进行过前哨战。双方主将大约在相同时间得到敌军接近的消息,并大略估计了对方规模。
马谡考虑到地形不利,不愿意强攻山口没有问题,但他千不该万不该只顾下寨驻防,放弃了进一步威力搜索。这样一来,战场形势就变成对魏军单向透明了,张郃部长途跋涉疲惫不堪,于陇山立足未稳,发现蜀军逼近也是很紧张的,等他的斥候发现蜀军一意防守,确定并无强攻意图,就吃下定心丸可以冷静应对。
马谡的正确做法应该是:发现魏军哨探后,一面立足防守,一面选派轻锐加入前哨战,坚决将敌军斥候怼回去。虽说蜀军缺乏骑兵,同等数量多半打不过魏军轻骑,但这个时候不能怂,不怕损失加大投入,哪怕是二比一三比一的交换也得坚持;即使不能探察敌军细节,也要强力遮断对方搜索幕,强化战场迷雾。张郃是强行军赶到陇山的,孙子云:"百里而争利……劲者先,疲者后,其法十一而至",麾下五万步骑最多万余人能够坚持不掉队,疲惫不堪之余,对马谡部谈不上什么优势,正常情况下是不敢脱离山口出击的。马谡在敌情未明的情况下,自己先怂了,把主动权拱手交给了对手。
2、既不知己又不知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