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唐为何无法延续?安史之乱不过只是个引子(6)

2020-11-25 07:03  360kuai

宦官秉政,太监,身为内侍,常常能更容易接近权力中心,从古至今,不知多少王朝毁在权宦手上。唐朝之时,宦官之祸或还甚于明朝,唐代的大太监们,个个手握兵权,广植党羽,倾轧群臣,就连对于皇上的废立和生死都不在话下。赵翼在《二十二史札记》重写道:"东汉即前明宦官之祸也,然犹窃主权,以肆虐天下。至唐则宦官之权反在人主之上,立君、弑君、废君,有同儿戏,实古来未有之变也。"

▲宦官之祸,是唐朝中后期的主旨,已经到专权横行,逼宫弑帝的地步,自李辅国始,继有俱文珍与王守澄、仇士良、田令孜以及杨复恭、刘季述等人。

宗教之弊,唐代,佛、道盛行,皇帝也免不了,自古以来,少有帝王不渴望长生不老,故而佛、道就成为他们长生的希望之一。信仰,控民心,掌圣意,无往不利,唐朝二十四帝里,有一大半都是佛、道的虔信者。

晚唐时,被誉为"万古良相"的李德裕,就曾计算过宗教之弊,据估计,会昌年间,仅是江淮一地,就有被佛教收纳六十万男丁入空门的局面。在这样的情况下,民间将无人力,再加上佛教寺院土地不交课税,僧侣还能免除赋役,故此佛教的扩张,大大损害了国库的收入,令晚期经济受损。于是,唐武宗李炎在李德裕的支持下,大规模拆毁佛寺,强迫僧尼还俗,史称"会昌灭佛"。(李炎是信道的,"会昌灭佛"中,道士赵归真也大有鼓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