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贸伙伴“扩容” RCEP从签署到生效还要等多久?(7)

2020-11-23 10:08  新华社

张建平:并非自贸区域内所有产品,都能享受关税优惠待遇。比如,按照传统的自贸协定,一种产品从中国出口到其他成员国,在中国的原产地附加值必须达到比如40%的标准,才能享受零关税。

但RCEP采用区域累积的原产地规则,突破了这种只有产品在原产地的附加值达到协议规定标准的限制。例如,某种产品在中国的附加值只有10%,而来自越南、马来西亚、菲律宾的零部件附加值各占10%,区域累积后达到40%的标准,同样也能享受零关税。

沈铭辉:过去有的区域自贸协定,只允许双边累积。比如,当一成员国的产品要出口到另一成员国,只允许这两国之间的半成品进行累积,区域内其他国家不允许累积。

显然,区域累积原则能够降低区域内供应链成本,促进生产资料或要素的自由流动,向最有效率的地方配置,使整个地区产业链和价值链得以提升优化。

张建平:现在的产品基本都是产品内分工,各个生产环节通常分布在不同国家,形成以工序、区段、环节为对象的分工体系。RCEP的区域累积原则,有助于激励区域内构建新的供应链体系和生产网络体系,不光降低了成本,还会显著提高效率,促进区域贸易与投资的繁荣。

开放服务贸易,各成员国为何进度不一?

在服务贸易方面,日本、韩国、澳大利亚、新加坡等7个成员国采用负面清单方式承诺,中国等其余8个成员国采用正面清单承诺,并将于协定生效后6年内转化为负面清单。中方服务贸易开放承诺达到了已有自贸协定的最高水平。

沈铭辉:在RCEP开放谈判中,尽管仍有各种各样的贸易保护,比如日本对五大农产品的保护,但亚太地区大多数经济体中制造业占比较大,大多数工业品的开放难度相对较小,各国对货物贸易开放也更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