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廷无法拿出足够的银粮救灾,加上辽东局势的紧张,造成内忧外患,而又需要大量的银两,就只有加重赋税,对百姓来说又是沉重的负担,这种恶性循环也一直持续到明朝灭亡。
饥民的大量产生导致社会动荡不安
自然灾害的大量发生,使土地荒芜,农作物减产甚至绝收,这就使以土地为生的农民失去了生活来源,并没有规避灾害的有效措施,加上朝廷不时地催征加派,农民苦不堪言;在王朝末期,由于政治腐败,土地兼并严重,普通百姓在面临天灾人祸时根本无法生存,产生了大量的流民。

据史书记载,从天启年间到崇祯年间,仅旱灾就十分严重,旱灾不仅持续时间长,而且波及范围广,危害特别严重;每一次的灾害都造成"盗贼"大起,李洵的《试论明代流民问题》认为明中叶的流民至少600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