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时刻!中国宣布大消息 一家独大的时代结束了!

2020-11-03 09:28     网易

未来已来,中国城市格局,变数正在发生!

从1953年开始,中国每隔五年会做一次全方位的检视与回望,并制定出下一个五年的总体规划,可以说,中国的发展是由一个又一个“五年”串联而成的。

今年10月底的重磅会议上,高层审议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简称“十四五规划”(2021-2025)。

由于是顶层设计的原因,想要读懂“十四五规划”并不容易,但其中的几个词由不得我们忽略:

乡村振兴、新型城镇化战略、推动区域协调发展……

如果将这些词串联起来看,不难发现中国的城市格局,肯定将在下一个五年出现变数。

结合11月1日“最高领导人”在《求是》杂志上的刊文,我们现在得以简单勾勒出这个未来的大概模样。

总体来讲,中国各大城市的发展路径将切入一个“新的阶段”。就像树木的生长,从扎根到拔高,再到开枝散叶,每一个阶段的生长逻辑大不相同。

城市的“生长”同样会经历这一过程,而有幸的是,我们正站在转变的关键节点上,见证历史。

“大树”生长的脉络

11月1日,第21期《求是》杂志发表了“最高领导人”的重要文章——《国家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若干重大问题》。

作为对“十四五规划”的补充理解,文章中提及了几个非常“扎心”的城市发展问题。分别是: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等等,并且明确作出指示:

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以上字里行间,已经不是暗示,未来五年,我们熟知的城市格局肯定会出现变动,不知道屏幕前的你是不是和我们一样兴奋,不过我们稍作冷静,一条条拆开来看。

首先是“城市发展不能只考虑规模经济效益”。任何人都知道,城市是用来住人的,是需要一个个鲜活的个体生活其中的,但在通常情况下衡量一个城市的“优劣”,其衡量标准却又变成了一个个冰冷的数字,比如GDP,比如常住人口数量,这显然是出现偏差的。

过分追求这些数字上的“鲜亮”,会导致许多问题,比如将城市中的人异化成“干电池”,消耗完另行替换。试想,一座只剩下“生存”的城市,一定是与“国内大循环”的背景格格不入的。

其次是“城市单体规模不能无限扩张”,这一段的重点在于“人口密度问题”。

根据官方划分的城市规模分类,城市一共划归五档:

超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0万以上; 特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0万至1000万; 大城市:城区常住人口100万至500万; 中等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至100万; 小城市:城区常住人口50万以下。

其中前两档超大城市、特大城市被特别点出,直指“人口密度过高”,以北京、上海为例,两者主城区密度都达到了2.4万人/平方公里。

北京近年来的人口疏导动作已经十分明显,并在2017年成功实现“人口负增长”,据官方数据披露,北京2017年常住人口约2071万,比上一年减少两万人。

而上海一直以来施行的“引高限低”人口政策,已经形成了一个主城区,4个卫星城环绕的大格局。

从北京和上海的经验来看,恐怕在经历过异常激烈的“抢人大战”之后,几个风头正劲的“新一线城市”都会做出相类似的动作,届时这些城市的郊区板块会迎来一波发展红利。

再次,我们来说说文章中最明确的句子“中西部有条件的省区,要有意识地培育多个中心城市,避免“一市独大”的弊端。”

所谓中西部,包括山西、河南、安徽、湖北、江西、湖南、陕西、四川、云南、贵州、广西、甘肃、青海、宁夏,共14个省区。

以上,为了讲明白这句话,我们单列一节,用河南郑州举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