昭雪了岳飞,却挽救不了南宋(6)

2022-09-09 14:59     360kuai

北伐失败

北伐是孝宗即位之初的一件大事,北伐草草失败后,他就开始着手整理内政,革除南宋初期以来政治上的种种弊端。孝宗积极整顿吏治,裁汰冗官,严明考核制度,加大对贪官污吏的惩治力度,他甚至亲自任免地方中下级官吏。南宋建立以后一直面临财政拮据的问题,孝宗尽量减少不必要的开支,还经常召集负责财政的官吏,详细询问各项支出和收入,认真核查具体账目,稍有出入,就一定要刨根问底。为了改变民贫国弱的局面,孝宗非常重视农业生产,不仅每年都亲自过问各地的收成情况,而且十分关注新的农作物品种。一次,范成大进呈一种叫''劫麦”的新品种,孝宗特命人先在御苑试种,发现其穗实饱满,便下发到江淮各地大面积推广。

孝宗是南宋时期最有作为的皇帝,他的勤政也确实达到了集中皇权的目的。但是从另一个角度来说,这种勤政也对南宋政治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一方面,皇帝大权独揽,使得许多原本该由臣下处理的政务,都要由他亲自裁定。文武百官只能俯首听命,少有自己的主见,导致朝政僵化。另一方面,孝宗理政过于繁琐,忽视了治国的大政方针。他把太多的精力放在了细枝末节上,对于重大决策反而不经深思熟虑就贸然施行,稍有挫折又马上收回成命。这种朝令夕改、反复犹豫的为政作风也是导致恢复中原计划最终落空的原因之一。因此有人评价孝宗''志大才疏'',还是有一定道理的。

孝宗为了控制朝政,采取了许多制约权臣的措施,这导致了官员不能齐心协力、共同为南宋的稳定与发展提供助力。为了防止权臣的出现,孝宗在位期间频繁地更换宰臣,导致有能力的宰相也不能长期执政,难以施展才干。在宰臣的具体人选上,孝宗恢复了宋代立国以来''异论相搅''的祖宗家法,提倡宰臣之间存在不同的政见,让他们互相牵制。宰臣们不能团结合作,虽然有利于控制朝政,但却给孝宗的中兴大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负面效应。孝宗两次计划北伐时,都分别任命主战派和主和派为左、右二相,导致宰臣间产生巨大分歧,主和派屡屡破坏主战派的布署,束缚了主战派的手脚,严重影响了北伐进程。除了宰臣内部的互相牵制,孝宗还重用自己登基前的部下来制约大臣。这些旧部们往往倚仗自己东宫旧臣的身份作威作福,导致朝政混乱。

宋孝宗一生笃行孝道,侍奉高宗如同侍奉亲生父亲一般。宋人在回顾孝宗的中兴之业时总结说,恢复中原之所以不成功,不仅是因为当时缺乏主战派人才,国贫兵弱,而且也因为孝宗不愿违背高宗的意愿,被束缚了手脚。然而这样的一位孝子,却没有从亲生儿子那里享受到应有的天伦之乐。孝宗的继承人光宗患有精神疾病,对父亲怀有猜忌之心。孝宗禅位给他后,他一直拒绝与孝宗见面。绍熙五年(1194年),孝宗病重,自觉不久于人世,还想在离世前见儿子最后一面,但光宗仍旧无动于衷。孝宗最终抑郁而亡,享年68岁。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