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王爷活得有多憋屈? 出门要打报告 靠生儿子赚钱(2)

2022-10-29 14:39  360kuai

对于分封藩王的弊端,朱元璋也心知肚明。为此,他采取了几个办法。

一是严格教育。朱元璋为皇子们专门编写了两本小册子,《永鉴录》和《御制纪非录》。这两本小册子收录了历朝历代藩王作恶的典型案例,发给各地藩王认真学习,总结经验教训,以免重蹈覆辙。

二是严格管理。朱元璋给皇子们制定了相当多规矩,怎样穿衣服、怎样盖房子、怎样出行,都必须按照规矩来。稍有不慎,就“违制”了。朝廷对于“违制”的处罚,是相当严厉的。

三是不任职务。朱元璋规定,藩王“世世皆食岁禄,不授职任事,亲亲之谊甚厚”,“分封而不锡土,列爵而不临民,食禄而不治事”,从制度上限制藩王掌握实权。

而最重要的一条则是,朱元璋禁止皇子随意离开封地,也不准随意进京,以免与朝廷大臣勾结。这就是说,藩王一般都在封地养尊处优,连出趟远门、来一次说走就走的旅行都必须得到皇帝的批准。

“靖难之役”后,朱棣成为了明朝第三位皇帝。他深知藩王“尾大不掉”的危害,继续削弱藩王的权力。

那么,朱棣是怎么做的呢?

一方面,朱棣对藩王给予很优厚的待遇,“倍加恩礼”。不但提高经济待遇和政治待遇,还动不动就打赏银子发红包。过生日,发红包!结婚,发红包!高兴了,发红包!没事儿做了,发红包!

另一方面,又对藩王严加管控,稍有越规,轻则降低待遇,重则削去爵位。

周王朱橚是朱棣的同母兄弟,从血脉关系上看,他们最亲近。或许正是仗于这种关系,朱橚在封地上很张狂,甚至还不顾朱棣忌讳,直接向地方官发号施令。1420年,有人告发朱橚谋反。朱棣便将朱橚叫到京城,放出话要严厉处理。朱橚终于服软,“顿首谢死罪”,获得了宽大处理。回去后,朱橚主动将三护卫献还朝廷,从此老老实实。

自朱棣以后,藩王“不农、不工、不士、不商”,只是作为朝廷宗室,享受一定的经济和政治待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