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古代的“正史”,都是如何写出来的(3)

2025-04-08 11:42  搜狐

但是实际上,正史的内容往往并不能说完全客观,甚至很多地方经常出现颠倒黑白的部分。比如说司马光的《资治通鉴》在记述杨玉环和安禄山的时候就来了一首所谓“杨玉环洗儿”:

“禄山生日,上及贵妃购衣服……召禄山入禁中,贵妃以锦绣为大襁褓,裹禄山……上自往观之喜,赐贵妃洗儿金银钱,复厚赐禄山……自是,禄山出入宫掖不禁,或与贵妃对食,或通宵不出,颇有丑声闻于外”

对于这个说法,清代的《历代御批通鉴辑鉴》里曾明确地指出:通鉴(事)考此皆出《禄山事迹》及《天宝遗事》诸稗史,恐非实录,今不取。

资治通鉴作为正史,为了体现对杨玉环的批判和偏见,错误的采纳野史中的不可信记载,强行认为杨玉环和安禄山有染,连清代人都看不下去了,可见所谓的“正史”也有不正的一面。

上图_ 《宋史》是二十四史之一,收录于《四库全书》史部正史类

正史的修撰往往都是要采纳三个主要来源。

第一就是官方的记录。

比如《宋史》《元史》等都是以宋实录,元实录为蓝本修撰的。但是往往这些史书修成之后,实录就不见踪影。比较极端的《旧唐书》干脆直接照抄《唐实录》导致里面偶尔还会出现当时史官的名字。这种做法虽然有利于保存当时的记录,毕竟实录都是当时朝代修撰的本朝记录非常详尽,但是缺乏客观的史料来源,所以往往实录里面的错误也一并采纳。

第二个来源就是野史和其它“正史”。

比如当年修撰《新唐书》之时,宋廷广泛的征求了各地的唐朝史料,其中不乏《唐国史补》等野史,所以实际上《新唐书》之所以有各种各样的诡异记载,往往都是来自野史的内容。其集大成者就是所谓的“武则天毒杀李弘”。

上图_ 《史记》,是西汉史学家司马迁撰写的纪传体史书,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纪传体通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