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3)

2024-01-30 06:22     霄林天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徐州会战

因为从华北南下需要考虑山西、山东、河南、江苏、安徽等沿途各地的侧击兵力。而长江南岸却多有水网和山峦可以作为屏障,日军攻打南京根本不用顾虑国军从浙江、江西腹地的侧击。

真正困难的是从武汉再往上游的攻势,毕竟有夔门阻隔,从荆襄进攻巴蜀是十分被动的。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夔门是巴蜀的天然门户

所以用“东西向”攻势与“北南向”攻势的比较来评价淞沪会战,根本站不住脚,日军无论是从华北南下还是从上海西进,拿下武汉后都会面临如何进攻巴蜀的困难。况且日军作为强势的一方,两路分进可以占取更多的主动权,让南京方面顾此失彼。

霄林天认为,国民政府之所以要在华北形势如此紧张的情况下,主动挑起华中方面的第二战场,主要是基于对日军未来动向的预判,不得已而为之。

而这种将“淞沪会战”视为“战略诱骗”的观点,最大问题就在于它是以战后的已知形势走向,来揣摩战前的战略意图。要想弄清国民政府发动淞沪会战的真实意图,必须从战前的形势来分析。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日本帝国主义的野心不完全在中国

日军侵华战略的概要分析

国民政府作为弱势的一方,其抗争战略取决于对日本战略的分析和预判,因此我们先来看看这一时期日军的对华战略。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二战后逃过审判的祸首——“裕仁天皇”

  • 首先,从天皇到内阁再到陆军、海军的高层,一以贯之地寻求“以战迫和”。

日本人的战略纷争是个“历史遗留问题”,牵扯到日本海陆军、陆军内部、海军内部、内阁与军方等等多方的互相矛盾,霄林天在日本发起“诺门罕”战役的真正目的中进行过一些讨论。

但是此时关于对华战争的策略,却颇为难得地取得了各方的一致——速战速决,以武力确保当前既得利益、迫和中国政府。

“淞沪会战”,真的是一次高明的“战略诱骗”吗?

华北事变

“华北事变”后,参谋本部方面制定的对华方针中一再强调,要将事端控制在平津一带。后来参谋本部与军令部商定的“陆、海军关于在华北作战协定”中也在第一条就声明,“力求把作战地区限制在平津地方,在华中、华南避免使用武力。”

军方高层之所以再三强调控制战争规模,一是担心中国方面抗日情绪高涨,主动发起战事;二是考虑到日军中“下克上”的传统,希望杜绝作战部队的擅自行动。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