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拼死护卫国家,最终以身殉国,死后17年却不许下葬(5)

2023-11-10 09:22     今日头条

就在北洋海军走下坡路的时候,日本海军经历了由弱到强的转变。

日本官方将他们邀请北洋海军访日说成中国军舰前来示威,以此赢得国民支持他们购舰添炮。

日本发展海军几近疯狂,政府财政给海军的拨款逐年增加,军费由原来占国家财政的百分之十猛增到百分之三十。

甲午战争前夕更是高达百分之四十。

天皇也每年从内库拨款三十万元做海军补助费。

全国大量发行海军公债,政府还动员贵族和平民向海军捐款。

1891年3月,日本购买的“严岛”“松岛”“桥立”三舰均已下水,三艘军舰上都配有大口径巨炮。

专门对付中国的“定远”“镇远”号上的主炮,航速也超过“定远”“镇远”号。

这三艘军舰原是中国订购的,由于海军军费被挪用,最后被日本购得。

甲午战争爆发前,日本海军已拥有大小军舰三十三艘,鱼雷艇三十七艘,总吨位已达六万多吨

加上日本船舰的舰龄较短,设计时采用的是当时世界军事科技最新成果,性能上大大胜过中国军舰。

实际战斗力显然已超过中国海军!

难怪提及北洋海军时李鸿章坦白地说“亦不过聊壮声威,未敢遽云御敌”

苦心孤诣经营北洋海军的丁汝昌,就是在这种情况下迎来了甲午中日战争。

他用尽自己的一生,坚定地以为自己为国家为民族的富强独立而斗。

可谁知一切都是黄粱一梦。

梦碎了,他却要为这场梦付出巨大的代价。

他要为大时代买单,为清政府做替罪羔羊。

他拼死护卫国家,最终以身殉国,死后17年却不许下葬

1894年,丁汝昌见日本不断向朝鲜增兵派舰,险恶用心昭然若揭,深知中日之间的大战此刻已无法拖延。

尽管李鸿章不许开战,他还是对舰队赴朝路线、后路保障等事宜作出了初步打算。

随后,丁汝昌请求主动出击,先发制敌,以免日后陷于被动。

李鸿章却对丁汝昌生气地说:“现在谣言多得很。日本虽然增添了军队,却并没有宣布与我们开战,你又何必请战呢!”

6月30日,丁汝昌再次致电李鸿章,主张采取攻势并陈述了作战方案。

李鸿章却让丁汝昌“前后兼顾”,否定了他的出击请求。

7月4日,丁汝昌经过整备,打算派舰巡航。

李鸿章斥责说:“人们都说北洋海军弱,你自问弱不弱?”极力淡化丁汝昌请战的决心。

7月22日,“济远”“广乙”两舰往牙山护送陆军登陆,丁汝昌再次请战。

李鸿章仍不许可。

1894年7月25日,日军不宣而战,首先向“济远”号开炮。

战争就这样打响!

双方却实力悬殊。

日本三舰共有三十门炮,其中速射炮多达二十二门

北洋两舰却只有五门旧的后膛炮,一门速射炮也没有。

三艘日舰的炮弹如密雨一般发射。

北洋将士沉着应战,但北洋海军将士牺牲千余人,经受重创。

“广乙”沉没,“操江”被俘。

如果丁汝昌率大队护航或接应的请求能被采纳,即便不能完全扭转战局,至少北洋海军的损失也不会如此重大。

1894年8月1日,中日双方同时宣战。

按照中国传统的干支纪年法,这一年是甲午年,这场战争被称为“甲午中日战争”。

这一年,也彻底改变了中国的命运。

中日正式宣战后,丁汝昌加紧寻求与敌作战的机会。

丁汝昌一心与日舰决一雌雄。

从8月3日——8日,丁汝昌两次派“定远”“镇远”等六艘船舰开赴朝鲜附近海域寻觅日舰。

8月9日,丁汝昌又亲率“定远”“镇远”等十舰出外游巡。

8月10日,丁汝昌再率战舰十艘出洋,当天傍晚抵达大同江口。

11日,丁汝昌派遣两艘鱼雷艇进探大同江,溯流而上一直到达铁岛。

12日,又西巡到海洋岛附近,仍未发现日舰……

原来,日本联合舰队早已接到间谍报告,知道北洋舰队正在出海远航寻其决战,唯恐“哀兵必胜”。

于是改变战术,倾巢而出袭扰威海卫。

日军这样做是为了制造声势,牵制北洋舰队,使其为了守卫家门不敢开往远海,这样日舰就能在海面任意纵横了。

果然,日舰大队直抵北洋门户,令清廷上下大为震惊。

李鸿章当即传令丁汝昌立刻带整个舰队回来防护。

甚至怕电报到不了丁汝昌手里,李鸿章特意雇洋轮送信。

12日,接到手谕的丁汝昌不敢怠慢,立刻返回威海。

日本海军却一边袭击威海卫,一边广布谣言,传播日军将在直隶海岸登陆的消息。

许多人都相信了谣言,因此,当丁汝昌迅速赶回威海港,脚跟还没站稳,就又按照廷旨立即奔赴山海关一带“截击敌船”。

北洋海军寻敌不遇,又陷入疲于奔命的境况。

李鸿章叮嘱丁汝昌:“以后海军不要往远处走了,全部兵船都要在口岸迎敌。”

这样一来,丁汝昌就只能在渤海湾的近海处游巡。

丁汝昌这种时时不遂、事事掣肘的情形,就连日本人也觉察到了。

23日,朝廷严谕丁汝昌扼守威海、大连湾、烟台、旅顺等北洋要隘,不得远离。

有了朝廷这个命令,本来就不主战的李鸿章在消极防御之路上走得更远了。

适逢六十大寿,慈禧怕战争影响自己的“万寿庆典”,更是积极求和。

然从6月下旬到7月中旬,短短半个多月内,光绪帝多次颁布谕令应该迅速备战。

帝后两党之争殃及丁汝昌之身,他的处境一天天艰难起来。

丰岛海战后,丁汝昌率舰游巡,没能遇到敌舰,奉旨回到威海布置防务。

“帝党”又攻击丁汝昌护航不得力、有意躲避战争,要求交刑部治罪

光绪帝批阅奏章时对丁汝昌深感愤怒,甚至摔碎了茶碗。

而关于丁汝昌怯懦规避、偷生纵敌的流言不停地传到光绪帝耳里。

光绪帝于8月26日明降谕旨:“海军提督丁汝昌着即行革职,仍责令戴罪自效”。

对于丁汝昌遭到的不公正谴责处置,许多人都有意见。

美籍海员马吉芬鸣不平:“8月10日威海卫被袭击之后,北京总理衙门给提督送来一份严令,无论发生何等情况,都不许越出自成山角灯塔到鸭绿江口一线。”

他拼死护卫国家,最终以身殉国,死后17年却不许下葬

1894年9月,清廷为了挽回陆军在朝鲜的败绩,决定再次增兵赴朝作战。

令丁汝昌做好护运准备。

16日凌晨,丁汝昌亲率领十八艘舰艇护送,次日完成渡兵任务准备于午后返航。

演习结束时瞭望兵突然发现一支舰队驶过来。

从望远镜看,舰队悬挂的是美国国旗。

丁汝昌深知日军惯于偷袭,不敢掉以轻心。

果然,逼近北洋舰队时突然全部改悬日本国旗。平静的海面顿时漾起簇簇黑烟,一场恶战即将开始。

丁汝昌已抱定以身许国的决心,他乘坐的旗舰“定远”号冲锋在前。

敌舰攻势十分凶猛。

战斗刚打响数分钟,“定远”号的瞭望台就被敌舰炸毁,正在瞭望台上指挥战斗的丁汝昌被重重地摔在甲板上,身受重伤。

他的左脚受伤,一只手鲜血淋漓,头部和身上多处被火烧伤,腰部挫伤,顿觉疼痛难忍,无法站立。

将士们连忙将丁汝昌扶入舱内包扎伤口。

有人看丁汝昌伤势如此严重,不让他再到外面去。

丁汝昌深知这是生死攸关的时刻。他不顾自己的生死,不听将士规劝,稍加包扎后,忍着剧痛立即出舱。

站不起来,他就坐在甲板上,继续指挥战斗,下达着作战命令。

身上不计其数的伤口仍在流血,透过纱布流在甲板上。

战到下午1时许,“定远”舰忽然中了一炮,舰腹被击穿,炮弹炸开的洞口喷出熊熊火焰,火势十分猛烈。

日舰看准时机,迅速向“定远”扑来,频频发炮,想彻底击毁“定远”。

这时,“致远”管带邓世昌见“定远”陷于危难,为了保护旗舰和提督丁汝昌,迅速前往迎敌。

邓世昌要与日舰同归于尽,为北洋海军再尽最后一份力。

陈金揆眼含热泪开足马力,奋不顾身地向日舰“吉野”撞去。

“吉野”舰上的日军见状,惶恐不已;舰长吓得张口结舌。

竟然一死撞之!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