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且总有人觉得"企业维权又费时间又费精力",但有一组对比数据很能说明问题。你看,像胖东来这种一直坚持"明码标价"的企业,遇到抹黑的时候,监管介入的速度比2010年快了整整3倍,就拿这次来说,从举报到通报,仅仅只用了7天。还有啊,法院对那些"恶意造谣"案件的判决周期,也从过去平均180天,缩短到现在的90天了,而且企业还能申请"诉前禁令",就像平台迅速下架那些视频一样,能及时把那些负面舆论的压力给释放掉。
并且针对有些网友说"法律总是偏向大企业"这种质疑,公安部2024年的数据直接就给反驳回去了。近三年,中小企业维权的胜诉率达到了85%,反而比上市公司的80%还高呢,为啥呢?因为在法律面前,只看证据,可不管你企业规模大小。还有啊,在对"职业打假人""网络黑公关"的行政处罚里,个人罚款占比达到了70%,企业可从来没有因为"财大气粗"就得到什么"特殊照顾"。说白了,法律就像一杆秤,它衡量的是"事实",可不是企业的"名气";它考量的是"对错",可不是企业的"大小"。
那么,胖东来创始人说"宁关店也不妥协",有人觉得这老板"硬气得很",有人却觉得他"太冲动",您更支持哪种看法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