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河安然,国威军壮,英雄凯旋,心怀激荡,迎忠魂归乡!"
37岁的男演员朱一龙,参加迎接志愿军烈士的回家的盛大仪式,这一次,他将再次打破内娱的"天花板"!
毕竟这可是央视新闻直播,说明他得到的不仅是观众的认可,更是国家的认可!
在9月12日的沈阳,初秋的辽宁大地,本该带着一丝萧瑟的况味,但那天,这座城市上空却弥漫着一股比烈酒更浓烈、比骄阳更炙热的情感,那是迎接英雄回家的滚烫热流!
第十二批在韩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现场庄严而肃穆,人头攒动却寂静无声。
在迎宾的队列里,朱一龙身影格外挺拔。他穿着笔挺的深色正装,眼神沉静而专注。
当载着30位烈士遗骸的棺椁缓缓驶过他面前时,他始终保持着标准的军姿,如同雕塑一般。
这些未经剪辑、真实到有些残酷的微表情,瞬间冲上了各大平台的热搜榜首。
无数网友在看到这一幕时,都瞬间破防。它没有言语,却胜过千言万语。
朱一龙之所以能站在这里,绝非偶然。在此之前,他凭借在电影《志愿军:存亡之战》中饰演的李想,给无数观众留下了深刻印象。
那个在战场上坚毅不屈、在战友倒下后依然浴血奋战的李想,被誉为"第二个王成",他用血肉之躯,重新唤醒了那段波澜壮阔的历史记忆。
电影里的他,是英雄的化身。而此刻,仪式现场的他,是一个普普通通的中国人,却用最真诚的姿态,完成了对英雄最深沉的致敬。
央视的直播镜头,记录下他全程的肃穆。身姿挺拔如松,目光追随着每一寸缓缓移动的棺椁,直到它们消失在视线尽头。
没有多余的动作,没有刻意的表演,只有发自内心的虔诚。
仪式结束后,朱一龙接受采访时,声音里依然带着一丝不易察觉的沙哑,但字字千钧,他说自己真的非常荣幸能够饰演过这名战士,但今天,他更荣幸能够来到现场。
他提到电影里李想牺牲前的那句话:"我们回不去了,老军长,但是希望你们继续前进。"
此刻,面对归来的英灵,他感慨万千:"我觉得你们回来了,今天我们也会继续带着你们的理想继续前进。"
这番话,既是对角色的交代,更是对历史的承继,让人看到一个演员不仅仅是在演,更是在传。
其实,早在仪式前一天,朱一龙就难以抑制内心的激动。
他曾分享自己的想法:"每一个中国人都可以是英雄,就像当年的志愿军战士一样,他们在特殊时期,在家里也是哥哥,是儿子,都是一个平凡的普通人,却在艰难的时刻做出了这样的选择,走上战场,用血肉之躯维护了和平。"
他甚至预告了自己激动的心情,并承诺未来将更多地在大银幕上塑造这些人物,让全国观众都能感受到中国人骨子里的这种伟大精神。
那一刻,我们才明白,朱一龙已经不再仅仅是那个塑造了英雄形象的演员,他已经成为了英雄精神在当代的肉身承载,成为了历史与现实之间最动人的信使。
朱一龙的今天,绝非一蹴而就。他的演艺之路,是一部漫长而艰辛的蛰伏史。
2006年,他以专业前十的成绩考入北京电影学院表演系。那时的他,或许满怀憧憬,但现实却远比想象中骨感。
刚出道那几年,他只能在那些低成本的数字电影里打转,这些作品大多在深夜时段播出,几乎没有激起任何水花。
大一那年,表演课上老师要求学生扮丑通关,其他有经验的同学轻松完成,唯独他,对着镜子摆弄表情,却怎么也达不到老师的要求,最终只能和彭冠英一起加钟练习。
那次经历,让他明白了表演的真谛绝非靠颜值,而是要放下身段,去探寻角色的真。
大三时,他得到了人生第一个大银幕机会,在周润发主演的《孔子》中跑龙套,只有一句台词。
为了这一句台词,他做了大量的准备,可到了现场,依然频频卡壳,一个场景拍了七八遍才过。
这次打击让他清楚地看到了自己与专业演员之间的差距。毕业后跑组,他又因为放不开而错失机会,甚至被制片人直言不适合这行。
还有更让他感到沮丧的,好不容易参演了《芈月传》这样的大制作,出演成年嬴稷,但最终剪出来的戏份却少得可怜。
就这样,他熬了整整九年。这期间,他每年都有戏播出,但却始终处于戏红人不红的尴尬境地。
为了生存,他一年接拍了30多部数字电影,其中不乏后来被网友调侃的毛猴系列。
很多人觉得这些小成本影片没有前途,但他却把每一部都当成了锻炼自己的机会,从台词到肢体动作,反复打磨。直到2015年,他才敢说自己的演技够格了。
这种不被人看到的磨砺,成就了他日后爆发的坚实基础。
2018年,是朱一龙演艺生涯的转折点。《镇魂》中他一人分饰"沈巍"、"黑袍使"和"夜尊"三角,用"一人千面"的精湛演技,让剧集口碑与热度双双爆发。
紧接着,下半年《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中,他饰演的小公爷齐衡更是成为了无数人心中的白月光。
两部剧的连爆,让朱一龙从查无此人一跃成为内娱顶流,商业代言、综艺邀约纷至沓来。
但他并没有被突如其来的流量冲昏头脑。他没有选择躺在功劳簿上享受红利,而是更加专注于挑战性强、能让他成长的角色。
2022年,他凭借电影《人生大事》中的"莫三妹"一角,拿下了第35届中国电影金鸡奖最佳男主角,十五位评委全票通过,这无疑是对他演技最好的专业认证。
如今,他已是中国影史第四位累计票房破百亿的80后男演员,用实打实的票房成绩证明了自己的实力。
著名作家余华在看完他主演的《河边的错误》后,赞不绝口,说必须要感谢那个朱一龙!
他说朱一龙的表演是无懈可击的!朱一龙拍这一部电影所消耗的体力和精力,能够拍起码三部以上电影。
还说尤其像朱一龙这样的艺术家,朱一龙的创作肯定也把他自己的东西给表现出来了。
能得到文学大家的如此高度评价,足以说明他早已超越了偶像的范畴,进入了艺术家的行列。
今年的朱一龙,事业再度攀上高峰。他第六次登上春晚,凭借《河边的错误》获得北京电影学院奖和微博电影之夜的荣誉,并入围金熊猫奖最佳男主角提名。
但更重要的是,他所承载的社会价值。
这次志愿军烈士遗骸迎回仪式,他不再是局限于荧幕的表演者,他已经成为了传递正能量、弘扬民族精神的文化担当。
相信未来的朱一龙,将带来更多优秀的作品,也会在演员之外的更广阔天地里,绽放出更加耀眼的光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