赖清德公开向大陆喊话:做到两件事,两岸问题或促成和解?

2025-09-12 17:52  头条

9月8日,台北地方法院外的街道极其喧闹,数百名身穿"KP"字样T恤的"小草"们挥舞旗帜、喊着熟悉的口号。他们不顾烈日,就为迎接一个人--柯文哲。这个名字,曾是岛内政坛的一道风景线,如今又一次成为聚光灯的焦点。

当天中午,柯文哲戴着电子脚镣,缓缓走出法院。他的步伐虽沉重,却也坚定。面对镜头和支持者,他没有寒暄客套,只说了几句重话,直指赖清德,称自己遭遇的是一场"冤狱",更斥责对方让台湾"四分五裂"。

而几乎在同一时间,赖清德也没有闲着,他在岛内绿营媒体上发表了一篇耐人寻味的谈话,明确对大陆喊话,提出了两个条件。他要求大陆放弃"一个中国"前提、放弃对台动武意图,甚至还试图将中美两国拉入台海漩涡。

那么,民进党为何选择在此时让柯文哲交保出狱?赖清德提出的这两个离谱条件,又意图何在?这是民进党在下一盘大棋,还是在掩盖危机?

柯文哲的出狱,绝不是偶然。早在去年9月,柯文哲因"京华城容积率案"被羁押,法院给出的理由是"犯罪嫌疑重大",并担心他潜逃。但一年过去了,台北检方翻遍银行账户、保险箱、加密钱包,一无所获。既找不到关键证据,又无法定罪,最终不得不允许其交保。

保释金额高达7000万新台币,换算成人民币也超过1600万元。这笔钱的数目,在岛内司法史上极为罕见。更讽刺的是,柯文哲并不想交保,因为他不愿欠人情。直到最后一刻,他才点头同意,妻子陈佩琪才去办理手续。

柯文哲出来后,第一时间就开炮。他站在法院门口,戴着脚镣,一字一句地说:"希望台湾因为我们更好,不要像赖清德那样让台湾四分五裂。"这句话,虽然语气温和,但杀伤力极强。他不是在讲道理,而是在明确划线。

紧接着,他又指出,自己和家人的账户、办公室、甚至保险箱都被查了,但什么都没查到。这不是调查,而是迫害。他说自己"整整一年没见过阳光",说到激动处,几度哽咽。

而民进党方面则在同一天祭出"反击"。赖清德在接受绿媒采访时,抛出了所谓的"两岸新对话条件"。他说,如果大陆想对话,"不能坚持一个中国",并且"必须放弃武力选项"。听起来冠冕堂皇,实则荒唐至极。

更离谱的是,他还宣称两岸的"共同敌人"是天灾、疫情等自然问题,而不是政治问题。他试图把自己塑造成和平倡导者,同时又警告大陆"不要与国际民主阵营为敌",还借机提醒美国"台湾不保,全球经济将遭重创"。

这番话一出,不少岛内媒体都摇头不已。这是在谈和平,还是在挑衅?回到柯文哲,他的下一步也不简单。

在出狱当天下午,他没有回家休息,而是马不停蹄地赶往新竹,探望母亲和父亲的骨灰安置地。这看似寻常,却隐藏着政治意图--他准备展开全台走访,重塑声望,为接下来的政治布局铺路。

岛内媒体普遍认为,这次全国走访,虽然打着感谢支持者的旗号,实则是一次"民意号召力"的再验证。而他在讲话中多次提及"蓝白合",还主动提到韩国瑜,当年那句"莫忘世上苦人多",如今他终于体会到了。

蓝白合,正在悄悄重新启动。黄国昌陪同柯文哲出狱,释放出一个强烈信号。事实上,早在柯文哲被羁押期间,蓝白阵营就曾在"大罢免案"中联手,将绿营击败到32:0。这场胜利,让蓝白看到了合作的效果和前景。

而这次柯文哲一出来,便通过律师向国民党表达"重启合作对话"的意愿,重点围绕2026年县市长选举展开。国民党虽然在结构上更强,但在年轻选民中却不敌民众党。如果两党能互补短板,对民进党将是巨大威胁。

不过,柯文哲和黄国昌之间是否能保持团结,也是一大变数。毕竟,黄国昌在柯文哲不在时一手操盘党务,如今柯文哲归位,权力重叠,是否会爆发内斗,还不好说。

赖清德为何选择这个时间点放人?不少分析都认为,这是一招"以退为进"的缓兵之计。柯文哲被关了一年,民众党并未崩盘,反而在年轻人中支持率稳中有升。赖清德如果再继续关押,反而会激起更大反弹。

放人既能缓解政治压力,又能制造"党内分裂"局面。黄国昌与柯文哲若因权力产生摩擦,蓝白合也可能再次破裂。此举不仅能拖缓非绿阵营的整合速度,还能为民进党争取喘息时间。

但柯文哲似乎并不打算给赖清德这个机会。他的每一步都在向外界传达一个信号:我要回来,而且是带着怒火与计划的回来。

与此同时,赖清德的"国际操作"也在继续。在岛内支持率不断走低之际,他选择在"自由时报"发表对大陆的喊话,显然是在转移焦点。他试图用"和平愿景"包装自己,同时向美国喊话,抱紧外部势力。

更令人警惕的是,他提出"大陆不应预设一个中国"。这个说法,直接挑战了一个中国原则。大陆此前多次重申,一个中国是对话基础,赖清德的表态无异于拒绝对话。他还说大陆要"放弃武力",这看似和平,但实则是为"台独"主张争取更大空间。

他想让大陆放下手中"工具",自己却步步推进"法理台独"。而93阅兵后,美国的态度也发生了微妙变化。五角大楼起草的新国防战略中,已不再优先强调"对华遏制",而是把重心放回"防守本土和西半球"。这说明,美国已经意识到在亚太硬拼没有胜算。

赖清德此时鼓吹"大陆是全球威胁",明显是在对美"绑架"政策上再加一把火。但美国是否愿意为台独拼命,恐怕还要打个问号。

而在岛内,洪秀柱也传递出另一种声音。她刚从大陆参加完93阅兵返台,面对民进党的"法办威胁",依旧敢言。她说大陆军力已经强大到"不可小觑",并强调"中国人不再任人欺凌"。

这番话虽然简短,却击中了民进党最害怕的一点--两岸实力对比的现实。民进党一直靠"仇中"维系选票,现在连美国都不再积极配合,岛内恐怕会有更多人转向理性。

可以说,柯文哲的出狱,是一个政治转折点。他不是简单地出来复出,而是带着一场"持久战"的计划回归。他用一年的沉默,换来了更大的爆发;他用一次交保,换来了整个岛内的注意力。而赖清德,面对司法压力、民意下滑、两岸困局,还能撑多久?

柯文哲的交保出狱,不仅仅是一个司法事件,更是对岛内政治格局的一次重塑。而赖清德提出的条件,既阻碍了两岸沟通,也暴露了其困兽犹斗的姿态。未来三年,岛内局势必将进入新一轮博弈,而大陆始终掌握主动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