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援及时无人员死亡,关键信息仍未公开
"尼米兹"号航母在第一时间启动一级救援预案,多架搜救直升机与快速巡逻艇火速赶赴事发海域。经过近一小时的紧张作业,MH-60R上的3名机组人员与F/A-18F弹射逃生的2名机组人员全部被成功打捞上岸。据美军医疗团队初步检查,5人仅受轻微擦伤与低温症影响,暂无生命危险,已被转运至航母医疗舱接受进一步观察。美国海军并未公开此次任务的具体内容,仅以"常规训练任务"笼统概括,对于坠机前的通讯记录、战机故障代码等关键信息,均以"调查尚未结束"为由拒绝透露。
南海并非首次"折戟",过往事故暴露隐患

美军战机并非首次在南海折戟。2022年1月24日,美军一架F-35C隐形战斗机在南海海域进行着舰训练时,突然失控冲出"卡尔·文森"号航母甲板,径直坠入1200多米深的海底。事后,美国海军花费近3个月时间,动用专业深潜设备才将战机残骸打捞上岸。最终调查报告显示,事故直接原因是新手飞行员操作失误。其误将自动着舰模式切换为手动模式,且在未完成足够训练的情况下强行做出高难度机动动作,导致战机速度与高度控制失衡。报告隐晦提及该飞行员仅完成12次航母着舰训练,远低于美军规定的20次最低标准,背后折射出舰载机飞行员"高强度部署、低储备冗余"的困境。

美军在南海的装备事故远不止于战机。2021年10月2日,美国"海狼"级攻击核潜艇"康涅狄格"号在南海与水下不明物体发生碰撞,导致艇体多处受损,多名船员受伤,事后长期处于维修状态。短短三年多时间,美军在南海频繁发生重大装备事故,频率远超正常军事训练的"合理误差范围",此次双机接连坠海更是将其军事部署中的深层问题推向台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