油价“变了天”,多地油价再入“6字头”

2025-10-16 15:38  头条

10月13日24时,汽、柴油批发价又下调了--每吨分别降了75元和70元。

这一下,路边加油站的牌价又往下挪了,很多地方92号都回到6块多了。你去查查,内蒙古看到的是6.99,陕西6.84,宁夏6.96,新疆6.89,这些数字不是空口说白话,主流地区的92号普遍已经跌破7.06元/升,能感觉到这回是真刀真枪地往下走了一段。

把时间拉长看,今天这次降价并非单打独斗。下半年从7月开始到现在,一共调价20次左右(按公开口径,这波算到第20次),其中执行了8次有具体动作的调价:4次是搁浅、1次是上调、3次是下调。还记得7月1日那阵子吗,油价短期内往上冲了:汽油每吨涨了235元,柴油每吨涨了225元。之后市场又出现几波回落,7月15日、8月26日和这次10月13日都出现了下调,把7月初那一波涨幅给部分抹掉了。算起来,从7月初到现在,汽油大约回落了150元/吨,柴油降了约145元/吨,换算成零售价格的口径,大概每升少了0.12元左右。

再往前看全年情况,截至这一轮累积下来,汽油和柴油从年初到现在已经分别下调了大约480元和460元/吨。折算到加油站的表价上,各类成品油全年降幅大概在0.38到0.41元/升之间,这也能解释为啥很多地方看到的牌价比年初要低不少。

为什么会这样?关键还在于国际油价和国内的定价规则。现在的计价办法是以10个工作日为一个周期,参考期内国际原油的价格波动来算。最近几天,国际油价走弱,还常常打出阶段性新低。主要有两个方面在起作用:一方面,中东局势比之前紧张缓和了一些,尤其是以色列和加沙相关的一些谈判与协议,让海上运输被攻击的担忧没那么重,市场对原油供应的稳定性预期改善;另一方面,全球贸易紧张、对一些国家加征关税的威胁又让市场担心经济增速,导致需求端预期被压制。供给面小幅放松、需求面再收紧,双重因素把油价往下拉。

看盘面的数字更直观:最近一夜,WTI下跌了0.79美元,报58.70美元/桶;布伦特跌了0.93美元,报62.39美元/桶。按照监管部门的计价口径,把这些隔夜价纳入参考,新周期进入第二个工作日时的参考均价是60.98美元/桶,变化率在-5.40%附近。照此推算,按现行换算方式,这段时间的国际价格波动会对应到国内成品油每吨可能再降约290元,也就是92号、95号汽油和0号柴油在零售端大致会再降0.25到0.26元/升。如果这算数走得通,接下来一个周期里国内油价还会有一次比较明显的下调。

这个阶段性偏弱的盘面,一开始就压低了参考线,超过了那条常说的"搁浅线",所以市场上现在普遍在猜测,10月可能成为一个连续下行的片段。按现在的逻辑看,主流92号有望冲到6.8元/升附近,甚至更低,但具体能不能走到那个价位,还得看接下来的几天国际盘面和宏观面有没有新的风向。

在国内零售端,影响已经开始显现,前面提到的内蒙、陕西、宁夏、新疆那些点位是真实报价,地方之间会有差异,这和地方税费、运费、库存结构以及加油站的定价策略都有关系。大城市里,运输成本高、站点竞争激烈,价格调整可能更快;西部偏远地区,运输和补给成本高,价格下滑的幅度和速度会慢一些。再加上各地的促销策略不同,有的地方为了抢客会在牌价基础上打折,有的地方则稳着来,不会马上把每一分钱降到位。

对普通车主来说,最终关心的是油箱里少花的钱。表面上看每升便宜几毛,掏钱的时候是真的省,但如果你开车频繁,那几毛钱加起来也不是小数目。还有个现实问题,油价波动会影响到短期出行成本、物流公司的运费预期、二手车市场的保有量判断等,链条很长,影响也会一点点传导下去。

接下来几天,大家可以盯住两个东西:一个是国际原油盘面动态,特别是布伦特和WTI的价格走向;另一个是官方发布的下一轮成品油调价结果。等到官方敲定那一刻,桌面上的每一吨、每一桶数据才会变成加油机上的每一毛每一分。跟朋友聊着,省一点是一点,出门的成本还是要算清楚,别光顾着看牌价,也别忘了油价背后那些会影响你的细枝末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