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一则医院"喜报"引发公众质疑,内容为"热烈祝贺兰石医院'再创佳绩',9月份门诊人数7577人、住院及门诊手术台数426台,10月份开诊第一天门诊人数451人、手术25台"。院方相关负责人称,一名新员工将工作量做成了"喜报"发到朋友圈,"我们认识到了在思想意识和价值导向方面存在的问题"。
"但愿世间人无病,何妨架上药生尘。"网友在评论区的留言点出了关键之处。这种"喜报"缺乏应有的温情,暴露出错误的业绩观。医疗机构应怀有仁心,坚持正确的是非观,把诊疗人数当成佳绩,把手术台数视为喜报,显得格外突兀。
要知道,"喜报"呈现的数据背后,是患者的病痛与经济负担,将其包装为"业绩"庆祝,缺乏对疾苦的同理心,违背了传统医德。即使相关机构有盈利性质,也应该淡化商业色彩,强调人文关怀与社会责任。稍加梳理可知,近年来,类似这种乱发喜报的案例还有一些,比如有医院发喜报"热烈祝贺我院门急诊服务人次突破200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