获奖后,奥巴马政府在国际舞台上继续推动外交对话和国际合作,尤其在伊朗核问题、气候变化等领域积极寻求多边解决方案。虽然成效在全球范围内存在争议,但依然强化了国际社会对其"和平对话"模式的关注。
2009年12月10日,时任美国总统奥巴马在挪威奥斯陆市政厅举行的诺贝尔和平奖颁奖典礼上手捧奖章和证书。
2010年,美俄两国签署《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各自部署的战略核弹头数量削减到1550枚,并把核导弹发射装置和可发射核武器的轰炸机等运载工具的数量减至800件,其中已经部署的核弹头运载工具的数量不得超过700件。
然而,随着朝鲜拥核、乌克兰危机和伊朗核危机的升级,大国之间的互信日渐遭遇挑战。《新削减战略武器条约》将于2026年2月到期,人们很难相信美俄两国能通过协商来延续这一条约,更难想象所有拥核国家能坐在一起认真讨论核裁军的议题。
"现在很多国家会认为,核武器意味着主权保障。"曾在特朗普第一任期担任乌克兰问题特使的库尔特·沃尔克(Kurt Volker)说,"如果我们不改变自己的行为,20年后世界将会有许多拥核国家,而我也不指望我们会做出改变。"
亚洲和中东风险加剧
进入21世纪第二个十年,核扩散的风险水涨船高。
上世纪末,核不扩散体系首先在南亚破局--印度和巴基斯坦相继扛住了制裁和其他国际压力,跻身拥核国家。接着,朝核问题谈判多年无果,朝鲜先后在2006年和2017年完成了核爆试验和洲际导弹试射。人们不禁猜测,谁会是下一个加入核武俱乐部的国家?
朝鲜已将其核工业存在扩大到全国。来源:《纽约时报》
伊朗或许是距离目标最近的一个。但对于该国在核武道路上的实际进展,连美国内部也存在争议。美国国家情报总监图尔西·加巴德今年年初表示,伊朗的铀浓缩技术达到"极高水平",但无证据显示其已实际组装。
以色列和美国的空袭过后,外界不确定伊朗的核计划是否被"打回到几年前的水平"。"重启计划已提前准备好,我们的策略是确保生产和服务不会中断。"伊朗原子能组织发言人卡迈勒万迪说,伊朗拥有足够的能力和实力来持续推进核工业的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