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朗普现象":美国民主危机的缩影
"特朗普现象"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特朗普的内外政策,二是其执政风格。二者都是反传统的,都是对美国长期政策和主流政治风格的颠覆,简言之,"特朗普现象"指的是特朗普以民粹主义和反建制的姿态上台并打破了美国传统的政治格局和政治伦理的现象。

当地时间2025年11月5日,美国迈阿密,美国总统特朗普出席美国商业论坛。视觉中国 图
具体来说,其政策的颠覆性体现在:一是经济上的民族主义和反全球化,包括对外国商品征收高额关税,发动关税战以及追求制造业回流和再工业化。二是反移民,美国历史上有反移民的传统,主要局限于社会层面和国会层面,历史上从来没有哪一位总统像特朗普这样如此仇视外来移民。三是在外交领域放弃自由国际主义政策。自威尔逊总统以来,美国外交政策的主导思想是自由国际主义,把"捍卫"所谓的自由、民主和人权视为美国的外交目标,特别是冷战结束之后,输出民主、扩展"民主国家共同体"成为美国历届政府的外交政策。而特朗普上台之后,奉行的是"交易型"外交以及赤裸裸的现实主义和单边主义:退出多个国际组织和应对气候变化的多边协定;对促进民主毫无兴趣,反对在第三世界进行所谓的"国家构建";威胁兼并格陵兰、加拿大和重新夺回巴拿马运河区,表现出赤裸裸的强权外交风格;不愿意承担所谓的"领导责任"和"国际义务",淡化同盟关系。这些政策都是与美国传统外交政策和风格背道而驰的。
特朗普的执政风格更是令人大跌眼镜。他不是通过政府部门和正式机构而是通过社交媒体发布政策信息,在第一个任期内,其执政风格被称为"推特治国",第二个任期内改由"真相社交"平台发表意见和发布政策。其政策缺乏连贯性和长远规划,决策依赖直觉,经常出尔反尔,朝令夕改。特朗普还有强烈威权主义倾向,追求不受制约的专断性权力。最令人不安的是特朗普不讲起码的体面,对政治对手进行人身攻击、嘲讽和贬低,甚至不顾外交场合的基本礼仪,对他国领导人进行围攻,乃至羞辱;在社交媒体上散布各种各样的谎言和阴谋论,通过诉诸情绪而不是理性对普通民众进行民粹式的动员。这种执政的风格突破了美国基本的政治伦理底线,带来的是美国政治文化的粗鄙化,政治学者称之为"无礼的政治"(politics of incivility)。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