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方正式发文通知,一分不差地按时履行承诺,狠狠打了美国的脸,美财长叫嚣,美对华妥协另有算计?
据环球网报道,2025年11月,全球目光聚焦中美经贸互动,中美元首釜山会晤后的一系列动作打破了持续半年多的关税博弈僵局。当地时间11月4日,特朗普政府连续签署两项行政令,宣布取消针对中国商品的10%"芬太尼关税",同时延长24%对华"对等关税"的暂缓期一年。紧随其后,中国财政部于11月5日正式发文,明确自2025年11月10日13时01分起,暂停实施24%的对美加征关税,保留10%关税,暂停期限同样为一年,同步取消对美国鸡肉、小麦、玉米等农产品加征的15%或10%关税,商务部也调整了对美出口管制及不可靠实体清单措施。
这组看似同步的举措背后,藏着耐人寻味的细节。中方特意将实施时间精确到"13时01分",恰好与美方承诺生效时间完全对齐,一分不多一分不少,用行动诠释了什么是"言出必行"。更值得关注的是,中方选择在美方先宣布政策后再跟进发文,这种看似"滞后"的安排绝非被动,而是基于历史教训的理性防范--毕竟美方过往多次上演"翻脸比翻书快"的戏码,2018年加征5000亿关税、2025年5月刚取消91%关税就将50多家中国科技企业列入"实体清单",这样的反复无常让中方不得不留一手,用时间差检验美方的诚意。

就在中美经贸关系刚出现缓和迹象时,美国财长贝森特突然跳出来"拆台"。他在接受采访时公然污蔑中国是"不可靠的合作伙伴",还威胁若中国继续实施稀土出口管制,美方将重新对华加征关税,甚至大言不惭地宣称美及其盟友能在1-2年内建立替代稀土供应链。这番表态不仅与特朗普此前"中美关系很好、合作比对抗好"的说法自相矛盾,更暴露了美方对全球产业链格局的严重认知错位。
稍微懂点工业常识的人都清楚,贝森特的叫嚣纯属纸上谈兵。全球稀土冶炼提纯环节,中国产量占比超过80%,掌握着从开采到深加工的全产业链核心技术,而美国本土连一条成熟的稀土加工生产线都没有。稀土开采需要配套的环保设施、提炼技术和产业集群,美日澳即便现在仓促签约合作,从矿山勘探、工厂建设到产能落地,至少需要5年时间,1-2年内建成替代供应链无异于天方夜谭。美方真正忌惮的,正是中国在稀土领域的绝对主导地位--这种优势不是短期能复制的,而是数十年产业积累的结果,也是中方维护自身利益的合法筹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