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媒操碎心:我们被中国港口“包围”了…

2025-11-28 11:00  观察者网

【文/观察者网 阮佳琪】

"中国每年进口约6.6万吨牛油果,重量堪比6.5座埃菲尔铁塔或440头蓝鲸。这些牛油果大多产自遥远的秘鲁。得益于中国出资打造的超级港口,这条曾需月余的远洋航线实现直达,航程直减10天……"

一段暗流涌动的背景音乐渐起,美媒彭博社28日推出的微纪录片以秘鲁钱凯港为切入点,聚焦中国的全球港口布局。

报道指出,过去二十年间,中国投入数千亿美元,在除南极洲外的各大洲建设或投资了全球商业港口网络。凭借遍布六大洲的航运据点,中国已巩固其贸易主导地位。尤其在美国总统特朗普掀起贸易战、全球贸易紧张局势升温的背景下,这一布局已成为中国日益凸显的战略优势。

在美国收缩海外投资之际,中国则加速推进相关布局。其国有企业或关联实体已在129个海外港口项目中投资超过600亿美元,覆盖坦桑尼亚、澳大利亚、尼日利亚、柬埔寨等多个国家。其庞大投资规模令其他国家的类似努力相形见绌。

但美媒很快暴露其险恶用心。话锋一转,彭博社继续翻炒陈词滥调,声称"部分港口可能被中国军事用途的潜在风险,正引发多国担忧。"

事实上,彭博社此举属于屡教不改。今年8月13日,该美媒就曾向中国外交部提问称,有美国官员和分析人士声称"中企在全球建立港口网络,以控制全球贸易、从事间谍活动,并为中国军队执行远洋任务提供便利",询问中方看法。

发言人林剑当即明确阐明,此类言论纯属"贩卖焦虑"。希望美方停止泛化安全概念,停止炒作所谓"中国威胁",停止抹黑干扰中国对外正常经贸合作。

全球十大繁忙港口中有六个位于中国。彭博社视频截图

在这则微纪录片中,彭博社引述专家观点称,全球十大繁忙港口中有六个位于中国,中国95%的贸易往来依赖海运。通过为制成品开拓海外市场、让原材料运往国内加工,中国实现了经济发展,因此保障全球港口网络使用权是其核心战略。

再加上全球最大集装箱船制造国的地位,通过这些跨代际的投资,中国主导了全球贸易基础设施建设,而这正是"一带一路"倡议的核心支柱。这也意味着,除了通过公路和铁路复兴古代丝绸之路,中国同时也要保障海上进出口通道的安全畅通。

"'一带一路'倡议启动以来,无论是规模还是数量,中国实体在海外港口的投资都在加速增长,"美国外交关系委员会高级研究员佐伊(Zongyuan Zoe Liu)紧接着说道,"而美国政府目前没有任何为海外港口项目提供资金或建设支持的倡议。"

彭博社记者彼得·马丁(Peter Martin)也附和道,中国拥有完整的产业生态链,涵盖水泥、钢铁等专门从事港口建设的企业。而这些行业并非美国近年来关注的重点。

"这不仅仅是一个海外投资的故事,还关乎国家安全。"纪录片由此渲染威胁称,二战后美国在全球维系着星罗棋布的军事基地,正因美方聚焦国内政治、内部不稳定加剧而收缩,中国则借机"填补空白"。

彭博社声称,中资投资的港口中有17个由中资控股,这让中国可"优先让某国船只靠港,或拒绝他国船只停泊"。

延续对华鹰派论调,美媒毫无根据地指控称,在这17个港口中有14个被认为具备商业和军事双重潜在用途。彭博社记者Weilun Soon解读称,"这意味着它们不仅能为商船、液化天然气运输船、油轮提供服务,从硬件条件来看,也能够停靠军用补给舰、后勤船甚至战舰。"

"比如,多名特朗普政府官员就暗示,钱凯港可能具备军民双重用途。但秘鲁和中国方面均对此予以强烈否认",马丁说。

2024年11月12日,秘鲁钱凯港停靠着一艘货船。 视觉中国

纪录片还拿中国首个海外基地--中国人民解放军驻吉布提保障基地说事,将其污称为"中国将港口改为军事基地的开端",完全无视该基地的核心定位是保障基地,聚焦后勤保障与国际维和、护航等相关支撑任务,并非传统意义上的进攻性军事基地。

纪录片进一步表示,对于美国政府而言,更直接的所谓"担忧"是中国可能在贸易紧张局势中利用这些港口施压。其随即提到中美两国今年围绕巴拿马运河港口展开的纷争。

马丁表示,巴拿马运河于美国是至关重要的经济生命线,"全球约5%的贸易和美国40%的集装箱运输都要经过这条运河。如果无法通过这条通道在大西洋和太平洋之间便捷通航,美国贸易将受到严重影响。"

今年早些时候,特朗普政府炒作中国"控制"了巴拿马运河水道,甚至威胁要"收回"运河。中巴双方均已驳斥此类抹黑言论。

尽管通篇渲染"中国威胁",彭博社仍不得不承认,许多承接中资港口建设或投资的国家,实则对这份关注与资金持欢迎态度。

彭博社记者安东尼娅·穆法雷赫(Antonia Mufarech)就提到,美国官员曾对秘鲁港的建设提出批评,并胁迫秘鲁当局禁止中资企业大规模投资。秘鲁官员则反驳称,美国从未愿意在秘鲁进行此类巨额投资。

马丁也坦言,"如果你与尼日利亚、秘鲁等国的官员交流就会发现,他们普遍认为:'我们需要这些基础设施,这对我们的经济现代化计划至关重要,而中国是目前唯一愿意提供这些的国家。'"

本月中旬,特朗普政府又将黑手伸向希腊。新任美国驻希腊大使金伯利·吉尔福伊尔公开挑唆中希关系,宣称希望中国撤出希腊比雷埃夫斯港,还建议美国增加对希腊基础设施的投资以平衡中国影响力。

对于美方胁迫,希腊外交部发言人拉娜·佐基乌义正言辞回应道,"比港的多数股份是在希腊债务危机期间转让的,当时中方是唯一提交报价的一方,希腊政府尊重过去所签署的协议。"

希腊媒体Parapolitika也引述该国议员表态指出,2008年希腊将比港的战略特许经营权授予中企,"事实证明,这一决定对当时的希腊经济至关重要"、"中方投资是不容置疑的成功"。据希方预测,2025年比港对希腊GDP的贡献率将达0.8%。这一成果正是中希双方坚持合作共赢的生动体现。

从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到秘鲁钱凯港,从巴拿马运河到如今的比雷埃夫斯港,美国屡屡将商业合作泛政治化,一再暴露美方对中资港口合作的酸葡萄心理和霸权主义惯性。

这种不择手段对华竞争、四处挑唆对抗的做法,已然引发越来越多不满。

希腊前财长瓦鲁法基斯早前就批评,美国遏制中国的种种行为,本质是为维持全球金融主导地位。他一语中的,"美国的霸权依赖于对国际美元计价支付的垄断能力,这是美国能够让全世界为其赤字买单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