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为利卖国的间谍,一直都为人不齿。
前不久,国安部曝光的一起特大间谍案,又引起了国人的痛骂。
我国大量机密文件被泄露,就连央视都发文抵制。
这位"间谍"究竟是谁,他又为何走上了卖国的不堪道路?
大快人心的消息
尽管有句名言叫"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但这不代表为了利益,出卖祖国的行为是正确的。
为此,走上歧途的他,终究接受了一次严峻的惩罚。
据国家安全部门消息,6月24日,又一位卖国间谍落网。
此人化名向某某,本是一名土生土长的中国人。
但他所做的事,却让无数中国人都深恶痛绝。
据调查,因为巨额的经济诱惑,向某某与境外的间谍势力走在了一起。
对方承诺事成后,会给向某某提供远赴发达国家留学的机会。
在金钱和留学镀金的双重条件下,向某某毫不迟疑地成为了"间谍"。
此后,向某某总是装作无意地试探我国的内部消息。
消息得手后,立刻将这些消息转送给外国间谍势力。
然而,天下没有不透风的墙。
经过三番两次的试探,向某某的可疑行径早已引起了国人注意。
但此时,盲目自大、一心探寻消息的向某某浑然不觉。
他的神经大条,可谓给了我国办案人员一个大好机会。
通过大量的数据研究,工作人员敏锐察觉到了异样。
经过一系列的排除和技术检测,向某某窃取情报的行为彻底暴露。
由于向某某传递的都是国家内部消息,性质极其恶劣。
已触犯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构成了间谍罪,被关入了监牢。
根据我国刑法条例,主动投靠间谍组织,最高可判处无期徒刑。
如若证实向某某的行为的确恶劣,或许他的此后余生都将在牢狱中度过。
作为一名中国人,向某某为何会主动做"卖国"的买卖?
难道在他的心目中,金钱比国家安全还要重要吗?
遗憾落榜的选择
随着向某某落网消息传出,无数国人对其指责谩骂。
与此同时,不少人也对向某某的身份产生好奇。
通过警方的缜密调查,这个问题有了答案。
但怎么也没想到,向某某的具体身份竟会是这样!
据调查,在成为间谍前,向某某是我国某驻外单位的劳务派遣人员。
或许在他人眼中,这已是一份体面得意的工作。
可拥有这份工作的向某某,却对此极为不满。
在他看来,"劳务派遣"相当于临时工。
虽然与有编制的正式工,享有同样的福利待遇。
但这份工作的合同年限短,且随时有可能被替代。
为了找到一份安稳的工作,向某某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
他转而筹备着国家公务员考试,一心渴望获得稳定的"铁饭碗"。
然而,人生中不是每一次机会,都能顺利把握住的。
尽管向某某花了大价钱报课程,花时间努力钻研考题。
可通过一番备考后,向某某还是遗憾落榜。
在机会渺茫的国考面前,落榜乃是常事。
但与其他继续备考的人员相比,向某某的心态却显得不那么平和。
对于没考上的事实,向某某十分不满。
在向某某看来,自己的落榜,是他人不懂得欣赏自己的才华。
为了能快速得到大把的金钱地位,他的思想渐渐变得扭曲起来。
考公无果后,向某某将目光看向了国外。
而这个选择,也成了向某某堕落的开始!
自投罗网的结局
在国外生活期间,向某某发觉有一批意图觊觎我国消息的间谍机构。
对方承诺,只要帮他们打探消息,他就会得到一笔不菲的资金。
在欲望的驱使下,向某某就此走上了一条不能回头的路……
通过"打探消息"就能换取高额报酬,向某某十分乐意做这笔买卖。
他主动拿出手中的机密资料,得到了境外组织的信任。
在众多间谍中,能像这样"主动投诚"的,向某某或许是独一份。
不仅主动成为间谍,向某某接下来的行为也为人不齿。
向某某毫不迟疑地收取了对方提供的间谍经费,同时向对方提供大量内部文件资料。
为了能让向某某得到更多的讯息,间谍组织还有意让向某某再度报考我国行政机关。
接到任务的向某某,很快开始了自己的"备考"大战。
但"纸终究是包不住火的",向某某多次打探消息的行径,引起了有关部门注意。
经过曾经央视主持成蕾"间谍门"一事后,大家对国家安全这件事更加重视。
国安部随即对向某某进行了深入调查和审讯。
起初,向某某对自己背叛祖国的事矢口否认。
但随着国安部的缜密调查,越来越多的间谍证据被找了出来。
不仅国安部大力通报此事,央视新闻也对此严厉批判。
事已至此,向某某也只得放弃挣扎,乖乖接受国家的惩罚。
现如今,向某某已被关入了监牢。
据《刑法》规定,参加间谍组织或者接受间谍组织的任务,危害国家安全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
坐牢、背上"卖国贼"的罪名,不知向某某是否后悔自己当初的选择?
人生无法重新选择,向某某也无法回到过去、改变命运。
向某某也为我们敲响了警钟,对于国家安全,除了战争这个外部因素,窃取国家机密的事也同样重要。
衷心希望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好,不要再有向某某这样的人出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