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凌晨,欧盟突然宣布:对美反制关税,暂停执行。
就在72小时后,这份酝酿已久的报复清单本该正式生效。
飞机、汽车、大豆、牛仔裤--这些美国标志性产品,原本要被贴上"加税"标签,现在却集体"暂缓执行"。
理由是什么?官方说法是:"与美国达成协议"。
可这哪是什么协议?分明是低头。
知见局想问一句:这算不算跪了?
别急着反驳。看看特朗普给了什么"好处"--部分关税从25%降到15%。听着不错?但关键产业呢?汽车关税,25%照旧;烈酒、航空器,一分没减。
这叫"让步"?这叫"边角料施舍"。
更讽刺的是,冯德莱恩前脚刚签完字,匈牙利总理欧尔班就放话:"特朗普把冯德莱恩当早餐吃掉了!"
一句话,扎穿了欧盟的体面。
为什么服软?两个字:怕了。
怕美国不帮乌克兰?怕美军从欧洲撤走?怕德国车企在美国卖不动车?都怕。
一个号称全球第二大经济体的联盟,谈判桌上没底气,军事上靠别人保护,经济上又被美国市场绑架。
这不是盟友,这是人质。
更荒唐的是,欧盟内部早吵翻了天。法国喊打,德国求稳;南欧要尊严,北欧要订单。
最后怎么办?拖!
暂停六个月,美其名曰"观察期",实则是把球踢给了时间--指望六个月后特朗普心情好?
醒醒吧。特朗普自己说了:"这是最终协议,不满意?自己想办法。"
这话什么意思?翻译一下:想少交税?拿政治利益来换。
而美国贸易代表也放话了:稀土、关键矿物,必须在中国问题上"松口"。
看明白没?关税不是经济工具,是地缘武器。
打中国,压欧盟,逼盟友选边站。
而欧盟这一退,等于给全世界递了个模板:只要美国施压够狠,你就得低头。
可怕的是,这模板真可能复制到更多国家身上。
加拿大、日本、韩国,谁敢保证自己不会成为下一个"暂停执行"的主角?
反观中国,早就看透了。
当年商务部一句话掷地有声:"绥靖换不来和平,妥协得不到尊重。"
后来呢?中国手握三张牌:全球80%的稀土产能、万亿美元美债持仓、最完整的工业链。
你不谈?我反制。你加税?我精准打击。
结果呢?特朗普最终坐回谈判桌,疯狂加税被迫叫停。
不是因为他心软,是因为他知道--中国真敢打,也能打。
而欧盟呢?手里明明也有牌:930亿欧元的反制清单,27国联合授权,市场体量也不小。
可一到关键时刻,自己先乱了阵脚。
知见局认为:这不是策略调整,是战略懦弱。
你以为暂停是缓兵之计?可国际政治从不奖励拖延。
你拖一天,对手就多占一分便宜;你退一步,对方就进三尺。
更危险的是,这种"以拖代决"的模式,正在成为欧盟的惯性。
可六个月后呢?特朗普会变得更仁慈吗?美国会主动取消关税吗?
别做梦了。历史早就证明:对霸权主义让利,只会换来更大的勒索。
现在的问题是,这场由美国主导的"关税霸凌",会不会演变成一场全球性的站队游戏?
而中国的态度始终清晰:不主动挑事,但也绝不怕事。
别人打上门,咱们有门栓;别人挥拳头,咱们有肌肉。
这才是大国应有的姿态。
反观某些"盟友",嘴上喊着多边主义,转身就在美国面前低头哈腰。
可世界真的会因此更和平吗?还是只会助长单边主义的气焰?
留给欧盟的时间不多了。
六个月后,是继续装睡,还是真正醒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