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28日,国家育儿补贴制度实施方案公布,从2025年1月1日起,无论一孩、二孩、三孩,每年均可领取3600元补贴,直至年满3周岁。此前,已有超20省份探索实施地方性育儿补贴,市级单位政策也各有不同,比如长沙市对第三孩及以上孩次每孩次一次性补贴1万元;呼和浩特市一孩补贴1万元,二孩每年1万元(累计5万元),三孩及以上每年1万元(累计10万元)。
地方补贴叠加国家补贴,对减轻育儿负担、提升生育意愿的真实效果尚有待观察;但对于身处大家居产业链的我们、对处于政策暖风(消费品以旧换新)和行业变革(反内卷)中的家居市场,产生怎样的"化学反应"?
"大补贴"时代:减负托底,激活消费
国家此次出手的育儿补贴,绝非孤立政策。它与此前轰轰烈烈的消费品以旧换新(中央已下达巨额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支持)、潜在的住房支持政策等,共同构成了"民生减负"的政策矩阵。
在育儿支持方面,核心在于降低直接养育成本。国家层面明确,自2025年1月1日起,全国3岁以下婴幼儿每年可领取3600元育儿补贴,补贴期限直至年满3周岁。例如,2023年12月出生的婴幼儿,可领取至2026年12月,累计可获7200元。地方层面的探索则更早开始推进,据国家卫生健康委数据,截至2024年10月,全国已有23个省份在不同层级试水生育补贴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