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沙陷入绝境,法国将承认巴勒斯坦国,以色列火速发起抗议,鲁比奥直言:美坚决反对
当以色列坦克碾过加沙中部代尔拜拉赫的街道时,这座曾经被视为"最后避难所"的城市,如今只剩下炮火与绝望。根据多家以色列媒体报道,这是冲突以来,以军首次攻入该地区,理由是"剩余人质可能被扣押在此"。
但现实远比官方说辞残酷--联合国数据显示,约5万至8万人挤在这片不足加沙总面积12%的狭小区域,而以色列的撤离令覆盖了87.8%的加沙土地,210万平民几乎无处可逃。
炮击摧毁了清真寺、医院和人道主义仓库,世卫组织总干事谭德塞证实,他们的物资仓库遭袭后,燃料和医疗用品陷入短缺,工作人员甚至被以军脱衣审讯。巴勒斯坦医疗援助组织(MAP)的通讯官埃拉瓦达描述:"军车距离我们的同事仅400米,周围全是爆炸声。"而更令人窒息的是,100多家非政府组织已联名警告--加沙正面临"大规模饥荒",但以色列的封锁让援助物资难以进入。冲突至今,已有超过5.9万巴勒斯坦人在炮火中丧生,这一数字仍在攀升。
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
法国总统马克龙的一则声明在全球投下震撼弹:法国将在9月联合国大会上正式承认巴勒斯坦国。这一决定并非临时起意,而是对加沙灾难的回应。马克龙提到,巴勒斯坦总统阿巴斯此前致信承诺"解除哈马斯武装并进行改革",但更深层的原因,是国际社会对以色列行动的集体失望。而以色列总理内塔尼亚胡则在社交媒体暴怒。
但法国的战略意图很明确:与其空喊停火,不如推动"两国方案"落地。马克龙计划联合沙特在联合国召开高级别会议,试图打破巴以问题的外交僵局。这一招直击以色列软肋--一旦巴勒斯坦获得国际承认,以色列在加沙的军事行动将更难被辩解为"自卫",而是可能被定性为"侵略"。
面对盟友的"叛变",美国的反应耐人寻味。总统特朗普在苏格兰被问及此事时,轻描淡写地说:"这是法国的事,我只支持美国。"而国务卿鲁比奥则态度强硬,24日就在社交媒体上谴责法国的决定"鲁莽",称其"向哈马斯传递错误信号"。这种矛盾凸显了美国的困境--既不想得罪以色列,又无法忽视国际社会对加沙的愤怒。
法国总统马克龙(资料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