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在关于稀土供应的问题上,以美国为代表的西方国家都尤为关注。原因也很简单,在中美首轮交锋当中,中方打出了稀土牌,并给美国企业造成了巨大创伤,最终不得不迫使特朗普做出让步,而后才有了三轮贸易谈判。
紧接着,随着双方关系的缓和,中国的稀土也陆续运抵美国,在短时间内缓解了美国企业的燃眉之急,不至于让生产线出现停工的危局。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对于中方的交付速率与交付模式,美国却又犯了难,因为近一段时间出售的稀土,中方全都不许美方用于武器装备的制造。
中国稀土不许美国用于制造导弹?
根据美国华尔街日报在8月4日的报道称,由于中国方面限制了对美国军工企业的关键矿产供应,如今美国的军火公司们正在寻找新的来源。报道指出,中国稀土在美国国防工业当中主要被用于制造微电子产品、导弹制导系统、夜视仪、以及无人机发动机、军事卫星等关键性装备,但如今随着两国关系紧张,美国军工企业也面临"稀土荒"。
美媒在报道中指出,尽管6月份的谈判放松了对美国的稀土的管控,但出于"国防目标",对于涉及军事生产的稀土出口,中方依旧"牢牢控制",以至于一些向美国军方提供无人机零部件的承包商都难以按期向美军交货,相关的订单也不得不推迟长达2个月的时间。
而且更重要的一点是,美国军事承包商的拖延只是托词,并不意味着承诺的时间到了,他们就可以交付。在这2个月的时间窗口当中,他们也只是用于寻找"替代性来源",可基于中国在全球稀土精炼当中的90%市场占比,这些承包商也有极大地可能找不到其他货源,直接导致美军在新装备的交付上一直被"卡脖子"。
中美关系接下来会如何发展?
实际上,若是站在中国的利益角度上来说,在稀土上限制美国国防工业并非无的放矢,而是有着深刻的战略考量。在很长一段时间以来,美国一直是台军的武器供应商,包括近期到货的M1A2T坦克,"海马斯"火箭炮,以及"火山"火箭布雷车、和"帕拉丁"自行火炮在内的一系列装备,均由美方向台军提供,构成了极其严重的战略挑衅。
在这一大背景下,如果中方不对美国的国防承包商加以限制,那么他们势必会认为这些军火贸易不会遭到反制,进而一步一步靠近"红线" 最终向台军提供进攻性武器,彻底撕毁中美联合公报,势必会对中美关系产生重大的系统性风险。
因而从某种层面上来说,中国在稀土上卡美国的"脖子",反而是非常善意的提醒,如果美国方面执迷不悟,导致稀土管控常态化,那么也只会是咎由自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