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苏超”盛产热梗?专家解读“苏超爆火背后的狂欢与认同”(4)

2025-07-31 09:49  头条

九派新闻:苏超中的许多出圈话题都是微小的、与情感有关的故事,比如苏超"最小牌赞助商"烧烤店的走红。您怎么看待?

张志安:因为传播需要讲故事,给场景,要微观化,不断从微观走向中观和宏观。如果没有那些微观的叙事,就不可能有宏观的、结构性的情绪或价值启动。如果没有那些有趣的故事,就不会有大的意义承载。

因苏超走红的烧烤店座无虚席。图/九派新闻 董自能

九派新闻:7月5日苏超南京队对苏州队的观众有6万多人,刷新中国业余赛事观赛纪录,但7月6日南京城市主场对阵延边龙鼎的中甲联赛观众仅3558人。为何这种"城市荣誉感"没有影响人们对于南京队职业比赛的关注?

张志安:因为这本来就是两种快乐。职业足球看的是竞技和专业性,而苏超追求的是快乐。更深层的原因之一是,中国足球长期缺乏亮眼的成绩,导致相当一部分公众对竞技足球的期待降低,甚至产生了一种"正当性消遣"的心态。这两种文化之间很难形成真正的连接或转换。很难因为这个快乐的足球,就会想去看那个竞技的足球。

【3】从"网红"到"长红":广泛联动和加入新的符号元素

九派新闻:当前热度依赖"新鲜感红利","苏超""赣超"等这类赛事要如何避免梗文化疲劳,"从网红到长红"的路径如何实现?

张志安:我觉得可以从贵州村超借鉴经验,想持续保持热度,有两点很重要。一是需要更广泛的联动效应。光看比赛不行,还要把文旅资源嫁接进来,全程有好的服务和体验,让更多人愿意来。比方说,贵州村超不光自己搞,还把全国、世界因素带进来,比如邀请外国使团、国际球队或名人参与,联动效应就更强。

二是不断加入新的符号元素,增加新的体验。苏超现在更多是地方文化元素,如果再加入二次元,吸引年轻人的可能性就更高。我个人觉得,文化的混搭、场景的链接、不断制造新的符号的吸引效应,能让它从网红走向长红的可能性更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