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后是运动场景与文体商旅的联动。苏超实现了线上趣味传播的场景与线下比赛场景的互动,又将比赛场景与文旅场景联动起来。一个好的互动方式,对于一个事件或现象能火起来也非常重要。因为它通过场景构建了一个新型的关系,基于场景,它通过短视频、梗的传播,就特别具有感召力。
过去的城市宣传方式主要是,这地方很好你要来,是"要我去"的思维。但是淄博烧烤、贵州村超、苏超或浙BA都塑造了"我要去"的场景。人们看到那个场景,想投身其中,这本质上是人与人、人与空间的关系。这种场景联动效应符合现在的互联网流量法则,更容易爆火和吸引人流。
【2】苏超更像"城市游乐场":线下的真实的快乐值得呵护
九派新闻:有媒体评价苏超把足球场变成了"城市客厅",您如何看待这一说法?
张志安:比起城市客厅,我觉得苏超更像是"城市游乐场"。会客厅通常意味着城市魅力的集中或全方位展示,但我认为很多人其实去看一场比赛,未必会对这个城市增加很多了解,快乐带来的意义增量毕竟是有限的。快乐更多是情感价值,是情感润滑剂,会让我对那个地方的亲近态度增加,负面态度减少,竞争关系弱化,合作关系强化。它更多是一种民间情感关系的弱化与调节,并不改变城市间的GDP竞争,也不会改变上级政府对各个地市发展指标的考核。
九派新闻:另一个现象是,苏超的传播也出现了一些负面的声音,尤其是在一些社交平台上,可能一些比较专业的球迷较为抗拒苏超,觉得它将足球比赛过于娱乐化。您如何评价"梗文化"对苏超的影响?当娱乐化倾向过多时,是否会导致"足球"本体被消解?
张志安:我觉得不会。首先,我们不应用一种舆情洁癖的思路去看待任何一个流行现象。因为社会心态很难完全统合,很难有绝对没有瑕疵的舆论,出现一些杂音或小的争议都很正常。而且苏超本身不是专业比赛,不会淡化体育比赛的竞技性和专业性,且它也不断强调"要拼到最后",非要纠结专业还是业余,就有点走极端了。
如果本身是想玩,就别把它太当真。太当真你就输了,就容易挑瑕疵,背离了这个事情本身的快乐意义。而且,对于苏超出现一点负面的舆论,也要宽容,否则其他地方都不愿意去做这样的尝试,那多可惜。老百姓找点"集体狂欢"的快乐也不容易。
这种快乐比人们拿着手机刷短视频,在线上虚拟世界或数字社会当中找到的快乐更重要。我觉得,线下真实的家庭互动的快乐特别值得被呵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