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白了,这种方式就是利用与数字同音的汉字来代表数字,以防止数目被涂改,想想也是,相比较阿拉伯数字和大写的一二三,这种汉字写法基本就没有可以造假的空间。
如果想要修改,就得进行汉字涂改,这样一来,明眼人都能瞧出猫腻,很显然这种以汉字来表示数字的办法,着实是一大创举,正是因为如此,才得以流传到现在依然还在被人们所使用。
那么这种全新的写法究竟是从什么时候开始被使用的?
对于这个问题,历来有两种不同的说法,一种说法是武则天所创,另一种说法是明太祖朱元璋所创。
至于说为何学者们摒弃了前者,而采用后者之说,这也是有所根据的。
清代顾炎武曾说:
凡数字作壹、贰、叁、肆、伍、陆、柒、捌、玖等,皆武后所改及自制字。
其实顾炎武的这种说法经不起推敲,因为武则天所用到的这些汉字写法,只是承袭了祖宗的成法,并不能算得上是新发明。
学者们对吐蕃文书整理后,发现了大量的文献记载为我们提供了在唐代之前就已经开始用汉字来代替数字符号了。
比如说《高昌延昌二十七年(587)八月兵部条列买马用钱头数奏行文书》中就这般写道:
用钱壹遷肆伯捌拾文。
所以,学者们认为早在公元四世纪前后,人们已经开始有意识地在卷契中使用汉字来替代数字符号了。
明初大案
既然在东晋末期就出现了这种写法,为何说是朱元璋发明了全新的写法?
这是因为在历史的沿袭中,这种汉字的写法并没有形成定式,而是在特定的券契中人们害怕涂改而自行所写,并没有得到官方的认可,更无法找全从零到九的标准写法,而朱元璋不仅制定了标准写法,还将其颁布法令,要求全国人民全部都要以这种形式来记账。
当时经济发展很繁荣,只有这十个数字还不行,朱元璋还发明以"陌"和"阡"来书写"百"、"千",后来这两个字又被修改为了"佰"、"仟",就此成为定式,延续至今。
所以从实际应用上来看,我们现如今所承袭的这种汉字写法,确实是朱元璋的新发明。
那么朱元璋为何要在这么一件小事上如此下功夫?
这是因为明初所爆发的户部侍郎郭桓特大贪污案。
朱元璋是个穷苦出身的贫农,在他少年时期,当过和尚要过饭,打过杂役,饿过肚子,饱受地主阶级的摧残与折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