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轮谈判时间已定?中美后续谈判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2)

2025-08-28 17:35  头条

要知道,特朗普团队内部鹰派和鸽派的分歧一直存在。财政部长贝森特属于鸽派,商务部长卢特尼克和贸易代表格里尔则在具体问题上各有立场。而这次贝森特的表态,与之前美国政府内部强硬派的语气相比,显得温和许多。

另一边,特朗普的举动也颇为耐人寻味。他在8月25日突然放话称,中国必须向美国提供稀土磁铁,否则就要面对200%的关税。稀土被誉为"工业维生素",是新能源汽车、风电、机器人、军工装备等战略产业不可或缺的材料。中国在这一领域拥有绝对优势,占据全球约六成开采和近九成精炼份额。特朗普的威胁看似强硬,但问题在于,美国本身高度依赖中国稀土。如果真加征200%的关税,受伤的首先是美国制造业。

由此分析,特朗普之所以在这个时候喊出关税威胁,恰恰反映了他内心的焦虑。他清楚,如果中国在稀土问题上保持强硬,美国将缺乏有效的应对工具。过去,美国试图以中国从俄罗斯和伊朗进口石油作为压力点,要求中国减少甚至停止购买,但这几乎不可能实现。中国能源供应高度多元化,不会依赖单一渠道,更不会因为美国的要求,而放弃战略合作伙伴。美国在能源问题上没有办法,稀土就成为特朗普口中的重点。但这恰恰是美国的短板,越是强调,越暴露出底线。

从中国的角度来看,稀土问题不会被随意武器化。中国更倾向于把它作为一种平衡手段,在必要时拿出来,但不会动辄就掐断供应。因为中美关系的核心逻辑是"斗而不破"。双方都有博弈,但目标是维持一定的战略平衡。中国通过稀土出口管制展示筹码,同时保持整体贸易关系的稳定,这种做法既符合国家利益,也避免了对全球产业链的过度冲击。

值得注意的是,中方在回应特朗普的言论时态度平和。外交部发言人郭嘉昆强调,中方早就表明立场,不愿打贸易战,但不怕打。如果美方真的想通过谈判解决问题,就应该停止威胁,采取平等和互惠的态度。这样的回应既坚定又克制,避免被带入对方的情绪节奏。

说白了,特朗普的威胁对中方影响有限,反而凸显稀土是中国的战略资产。如今,关税的边际效应逐渐下降,中国已经证明不会因关税压力退让。如果美国真想确保稀土供应,就必须在谈判中寻求合作,而不是施压。

可以预见,未来几个月,中美谈判的走向依然关键。第四轮经贸会谈能否如期举行,取决于双方能否在技术性问题上找到妥协空间。中方态度明确,不会接受打压和讹诈,但愿意在平等基础上谈合作。美方虽然内部声音复杂,但贝森特已经释放出积极信号。特朗普本人则在政治和经济利益之间摇摆,他需要谈判成果来证明自己,但也不愿被视为对华软弱,这种矛盾,使得谈判既有风险,也有机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