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爽如果没有选择投降,而是以皇帝号令天下勤王胜算有多大?(2)

2024-11-26 17:14  搜狐

假如曹爽在当时选择了桓范的建议,号召勤王,那么他能否挽回败局?曹爽若能带着曹芳直赴许昌,以"皇帝"之名号召勤王,确实在道义上具备一定优势。各地曹魏宗室的将领,尤其是那些忠于曹家的老将,如夏侯玄、王凌等人,或许会响应勤王号召。而且,桓范随身携带大司农印信,能够调动粮草,确保后勤支援,为长期对抗司马懿提供物资基础。以皇帝的名义号令各地,曹爽若能汇聚一批将领和士兵,或许可以抵御司马懿的攻势,甚至短时间内形成一股较强的军事力量。

然而,曹爽勤王也面临巨大的风险。他的亲信将领多为文臣,军事才能有限,何晏、邓飏等人虽身居高位,但皆未历经沙场,实战经验的缺乏成为勤王之战的软肋。而曹爽自身缺乏军事指挥才能,尽管一时能汇聚力量,却未必能在战场上取得优势。此外,曹魏朝堂上的士族豪门多偏向观望,司马懿多年积累的威望以及他对朝堂的操控力,是曹爽无法匹敌的。在这些重臣心中,司马懿的隐忍和谋略更具安全感,曹爽若贸然发起勤王之战,胜算依旧渺茫。

若勤王号召失败,曹爽将失去最后的支持,曹氏家族也将陷入更大的危机。司马懿善于布局,精通政治谋略,善用人心。倘若他以"叛逆"的名义将曹爽的反抗定义为叛乱,曹爽在军事上无法取胜的情况下,便彻底陷入被动,终局仍旧难逃败亡的命运。曹爽若在高平陵反击,也许会令历史多一个激烈的战场,但最终胜败的天平依然倾向司马懿一方。这段往事深刻反映了曹魏后期的权力斗争中,忠诚与背叛、隐忍与野心的激烈博弈。

结语

俗话说:"棋差一招,满盘皆输。"曹爽当年放弃了反抗,错过了可能的唯一生机,而司马懿则抓住时机,将曹氏势力彻底压垮。从这段往事中,我们似乎可以窥见历史的无情和人性的多面。换句话说,世事难料,成王败寇,这段历史也给后人提了个醒--关键时刻,一念之差往往就是"生死劫"。

今日关注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