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发!乌军一架米格-29战斗机失事,飞行员死亡!阿拉斯加会晤后一周,俄乌局势升温,为何冲突升级?

2025-08-23 19:15  每日经济新闻

据央视新闻,乌克兰空军8月23日发布消息称,当天凌晨一架米格-29战斗机在执行战斗任务后在机场降落时失事,飞行员死亡。

事故原因和具体情况正在调查中。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8月22日,俄罗斯国防部发布战报称,16日至22日,俄军控制了顿涅茨克地区和第聂伯罗彼得罗夫斯克地区共9个定居点。俄军使用高精度武器和攻击型无人机对乌克兰相关目标实施了6次集群打击,乌军工企业及其保障运营的能源设施、炼油厂、弹药库遭到破坏。

乌武装部队总参谋部同一天称,当天前线地区共发生107次战斗,乌军正努力挫败俄军的进攻计划,俄军在波克罗夫斯克方向多地发动了30次进攻。

图片来源:央视新闻

会晤后一周,局势升温,为何冲突升级?

据央视新闻,8月21日夜,俄军对乌克兰多地实施大规模空袭;乌方称,俄方动用了574架无人机和40枚导弹,乌克兰西部的美资企业伟创力(Flex)电子工厂受损,至少15人受伤。

乌方称这是对"美国投资"的有意打击,并迅速组织回击,在次日对俄罗斯的德鲁日巴输油管泵关键站点实施攻击,俄罗斯供给匈牙利和斯洛伐克的原油随即暂时停摆。有关方面称,恢复至少需要5天。同一天,乌军称,他们还在塞瓦斯托波尔摧毁了俄军的侦查无人机设施。

这一轮攻防下来,俄罗斯把战火推到了乌克兰最西部的民用产业目标,乌克兰则对俄罗斯境内的能源"血管"进行了"外科手术",阿拉斯加会晤营造的和谈气氛顿时跌回冰点。

阿拉斯加会晤才不过一周,为何俄乌冲突不降反升?

首先,双方条件鸿沟并未因美俄首脑会晤而缩小。阿拉斯加会晤后,美俄均未公布停火框架、三方会面时间表或执行清单,双方通报多以"富有成效""将继续接触"等原则性表述收尾,特朗普政府也没有拿出可落地的成果。相反,路透社等多方报道显示,俄罗斯的诉求仍是要求乌方在主权与安全架构上做出让步,这对乌克兰来说完全无法接受。由于关键分歧未被缩小,因此,这种僵持在一周内酝酿转化为火力与舆论场的同步加压。

其次,美欧立场协调虽有进展,但方案设计仍处在"可行性评估"阶段,核心问题尚无定论。譬如,是否引入第三方机制以及由谁"挂旗"?挂联合国旗,会面临常任理事国博弈;挂北约旗,会触碰俄方红线,更现实的做法是什么?又譬如停火监督的技术与人力配置如何安排?从卫星与无人机持续监测,到沿接触线设置观察点与热线,如何界定违规?如何在交火频繁地带保障人员安全?都需要细化规则。此外,违约惩罚与激励机制如何设置?是否设置"自动触发"的金融与贸易惩罚条款?以及是否把被冻结的俄方境外资产收益与重建基金挂钩等等,上述要素彼此牵连,任何一环没有达成共识,整套方案都难以落地。

最后,双方都判断时间对己方有利,于是用战场行动为谈判"提价"。俄方押注的是消耗战与国际注意力衰减,用密集的远程打击与前线缓推,拉长对手财政和人力压力,并把欧洲冬季能源议题纳入博弈。乌方押注的则是"精确+纵深"组合拳,持续打击俄方能源设施、管道与军工节点,迫使俄方把防空与后勤摊薄,用可见的战术收益换取谈判桌上的议价空间。

正是在这样复杂交错的因素下,阿拉斯加会晤后,局势反而出现了升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