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少伊朗精英担心,"石油换基建"的路子对伊朗国家利益"不利",万一最后石油资源消耗了,基建还没弄好,那不就亏了?这种顾虑让伊朗对推进协议进程不怎么上心。
如今伊朗的经济发展和国家安全正在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上述顾虑就没那么重要了。
协议里的 "石油换基建",现在成了伊朗的 "救命草":伊朗每天给中国送原油,换回来的不是美元,而是人民币;中国再拿低息贷款帮伊朗建老百姓急需的项目。比如帮助伊朗建设地铁项目、升级核电站项目等。
更关键的是钱怎么花的问题。美国把伊朗踢出 SWIFT 系统,就是不让它用美元做买卖。可中伊搞了人民币结算,伊朗央行现在有 1800 亿人民币,跟中国做生意直接用人民币,不光省钱,还不用担心钱被冻。
伊朗总统此次来华参加上合峰会,还有一个目的是寻求一张"安全牌"。伊朗加入上合后,终于有了一个能躲开西方的 "朋友圈",尤其是对被制裁的伊朗来说,上合组织就是个 "安全垫",在伊朗国家安全受到威胁的时候,应该能排上大用场。
而哈梅内伊选择在这个时候用中文喊话,其实传达出一个强烈信号:不光是向中国示好,也是明确告诉伊朗国内的那些改革派或亲美派,是时候清醒过来转向对华合作了。
从哈梅内伊用中文喊话,到佩泽希齐扬访华,伊朗的每一步其实都在说:被美国制裁逼到这份上,中伊协议真的等不起了。
这背后不只是伊朗想摆脱困境,更藏着个大趋势 -- 美国想用制裁胁迫全世界,可越来越多的国家开始找新出路,中伊深化合作,就是这个趋势里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