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美决胜局"开打",中方手握3大筹码,拿捏特朗普,美国终于认清中国G2地位?
据报道,这几天,中美经贸谈判又一次站上风口浪尖。商务部副部长李成钢率团赴美,与美国财政部、商务部、贸易代表办公室高层展开新一轮磋商。特朗普政府一边延长关税休战时限,一边又在白宫高调放风,要对中国稀土加征200%关税。美国农民抱怨订单流向巴西,华盛顿自己却还在社交平台喊话"中国请把大豆订单翻四倍"。一边是美国的强硬威胁,一边是中国的沉着应对。这场没有硝烟的贸易决胜局,远比许多人想象的复杂,也远比许多美国人愿意承认的"胶着"。
外界现在最关心的一个问题,是美国到底认没认中国的G2地位。G2这个词,原本是中方一直在外交上推进的"新型大国关系",说白了就是要求美国承认中美在全球体系里的共同主导地位。但美国过去总是遮遮掩掩,不愿直接承认。可这几年"关税大战"打下来,特朗普虽然嘴上硬,但每一步都被中国的"反制能力"逼回谈判桌。
美国财政部长贝森特都承认,中美关系"非常复杂",中国是"唯一敢于对美国对等反制的国家",是"唯一一个让美国不得不坐下来认真谈判的经济体"。这话什么意思?美国不想承认也得承认,中美已经是全球经济的"硬对手",而且中国有让美国尊重的实力和手段。
贸易战打到今天,双方其实都不轻松。美国对全球185个经济体掀起关税战,基本上都是美国单方面定规则,其他国家被动接受。只有中国,敢于正面硬刚,敢打敢谈,敢于用对等反制和主动出击给美国下马威。特朗普两次延长中美关税谈判最后期限,合计180天,并不是他大发慈悲,而是他手里已经没有更狠的牌。美国威胁要对买俄罗斯石油的国家搞"二级制裁",也只敢拿印度动刀,对中国根本不敢下手。中国经济的体量、产业链的完整度、在全球贸易的话语权,让美国不得不正眼相待。
这场博弈的本质,远不止于加减税率的技术性问题,而是全球产业链话语权的深层争夺。最典型的就是稀土。美国表面上是"缺资源",实际上是"缺产业链"。全世界都知道,稀土矿美国有,加州芒廷帕斯矿储量很可观,但美国多年来把加工、分离、提纯全交给中国,现在想重建加工链,投资高昂、环保阻力大、技术人才短缺,五年内都难见成效。中国不仅掌握全球90%以上的稀土冶炼产能,稀土永磁体市场份额更是高达70%。不论是特斯拉还是洛克希德・马丁,核心原材料都得看中国脸色。特朗普在白宫喊着"不给稀土就加两百个百分点关税",其实是心虚。美国的军工、新能源、智能制造全都离不开中国的稀土产业链,这不是一句威胁就能解决的。